[发明专利]封隔器胶筒密封性能测试装置在审
申请号: | 201510365943.9 | 申请日: | 2015-06-29 |
公开(公告)号: | CN104964799A | 公开(公告)日: | 2015-10-07 |
发明(设计)人: | 彭立群;林达文;王进 | 申请(专利权)人: | 株洲时代新材料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1M3/04 | 分类号: | G01M3/04;G01M3/26 |
代理公司: | 北京聿宏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372 | 代理人: | 吴大建;刘华联 |
地址: | 412007 湖*** | 国省代码: | 湖南;4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封隔器胶筒 密封 性能 测试 装置 | ||
本发明涉及一种封隔器胶筒密封性能测试装置,包括实验箱,容纳于实验箱内的实验钻杆,以及连通到实验箱内的第一控压组件;其中,封隔器胶筒能以套接在实验钻杆外的方式容纳在实验箱内,封隔器胶筒能径向收缩并坐封在实验钻杆上,在封隔器胶筒的一侧形成与封隔器胶筒和实验钻杆的接触处相连的第一施压腔,第一控压组件连通到第一施压腔内,通过第一控压组件向第一施压腔内灌注流体而挤压封隔器胶筒和实验钻杆的接触处,以测试封隔器胶筒的密封性能。通过上述装置能够有效测得收缩式封隔器胶筒的密封性能。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钻井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封隔器胶筒密封性能测试装置。
背景技术
井喷是井内流体(例如,石油)在压力作用下,不受控制地喷出到井口之外的现象。收缩式封隔器内的封隔器胶筒是保证封隔器有效密封的重要元件,用于封堵井口以防止井喷现象的发生。但是,只有当封隔器胶筒与井口的钻杆紧密地密封在一起时,才能有效防止井喷事故的发生,否则并不能起到有效的封堵效果。
在现有技术中,并没有专门用于测试收缩式封隔器的封隔器胶筒的密封性能的装置,通常是直接在井中使用收缩式封隔器。这样一来,如果封隔器胶筒的密封性能无法达到设计要求,那么封隔器胶筒与钻杆之间不能紧密密封,将会导致井喷事故,威胁到作业人员的安全。
因此,需要一种测试封隔器胶筒的密封性能的装置。
发明内容
针对上述问题,本发明提出了一种封隔器胶筒密封性能测试装置,通过使用这种封隔器胶筒密封性能测试装置能有效测得封隔器胶筒的密封性能。
根据本发明提出了一种封隔器胶筒密封性能测试装置,包括实验箱,容纳于实验箱内的实验钻杆,以及连通到实验箱内的第一控压组件;其中,封隔器胶筒能以套接在实验钻杆外的方式容纳在实验箱内,封隔器胶筒能径向收缩并坐封在实验钻杆上,在封隔器胶筒的一侧形成与封隔器胶筒和实验钻杆的接触处相连的第一施压腔,第一控压组件连通到第一施压腔内,通过第一控压组件向第一施压腔内灌注流体而挤压封隔器胶筒和实验钻杆的接触处,以测试封隔器胶筒的密封性能。
通过这种封隔器胶筒密封性能测试装置,能使封隔器胶筒径向向内收缩并与实验钻杆相接触,即是说,能使封隔器胶筒坐封在实验钻杆上。此时,可在封隔器胶筒的一侧形成第一施压腔。第一施压腔与封隔器胶筒和实验钻杆的接触处相连通,通过第一控压组件向第一施压腔内注入流体,可向封隔器胶筒和实验钻杆的接触处注入流体。如果流体能穿过封隔器胶筒与钻杆之间的接触处,那么封隔器胶筒与实验钻杆之间不能有效坐封,封隔器胶筒的密封性能较差。如果封隔器胶筒能保持与钻杆紧密接触而使流体保持在连接处之外,则说明封隔器胶筒能有效坐封于钻杆上,封隔器胶筒的密封性较好。通过这种方法能有效测试封隔器胶筒的密封性能,并能由此保证投入到使用中的封隔器胶筒的密封性能较好,能有效防止井内流体喷出,进而保证了作业人员的安全。
在一个实施例中,第一控压组件包括设置于实验箱之外的第一流体泵,以及连通第一流体泵和第一施压腔的第一连通管。第一流体泵将流体送入到第一施压腔内,以使第一施压腔内的流体具有一定的静压力。另外,第一流体泵设置于实验箱之外方便了使用者进行操作。
在一个实施例中,第一控压组件还包括设置于实验箱之外并与第一连通管相连的第一测压器。第一测压器能测得与其相连的第一连通管内的流体静压力,从而能测得与第一连通管相连通的第一施压腔内的流体静压力。第一测压器处于实验箱之外方便了使用者对第一测压器测得的压力进行观察。
在一个实施例中,在封隔器胶筒的外周壁与实验箱的内壁之间形成第二施压腔,通过向第二施压腔内加压能使封隔器胶筒径向收缩并与实验钻杆相接触。通过这种结构能有效向封隔器胶筒施加使其径向向内收缩的坐封力。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株洲时代新材料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未经株洲时代新材料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10365943.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