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治疗牙周炎的中药制剂在审
| 申请号: | 201510365136.7 | 申请日: | 2015-06-29 |
| 公开(公告)号: | CN104887808A | 公开(公告)日: | 2015-09-09 |
| 发明(设计)人: | 王艳娣 | 申请(专利权)人: | 王艳娣 |
| 主分类号: | A61K36/758 | 分类号: | A61K36/758;A61K36/76;A61P1/02;A61K31/045;A61K33/06;A61K35/646 |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 地址: | 713300 陕*** | 国省代码: | 陕西;6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治疗 牙周炎 中药 制剂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中药领域,具体地说是一种治疗牙周炎的中药制剂。
背景技术
牙周炎主要是由局部因素引起的牙周支持组织的慢性炎症。发病年龄以35岁以后较为多见。如龈炎未能及时治疗,炎症可由牙龈向深层扩散到牙周膜、牙槽骨和牙骨质而发展为牙周炎。由于早期多无明显自觉症状而易被忽视,待有症状时已较严重,甚至已不能保留牙齿。牙周炎是侵犯牙龈和牙周组织的慢性炎症,是一种破坏性疾病,其主要特征为牙周袋的形成及袋壁的炎症,牙槽骨吸收和牙齿逐渐松动,它是导致成年人牙齿丧失的主要原因。本病多因为菌斑,牙石,食物嵌塞,不良修复体,咬创伤等引起,牙龈发炎肿胀,同时使菌斑堆积加重,并由龈上向龈下扩延。由于龈下微生态环境的特点,龈下菌斑中滋生着大量毒力较大的牙周致病菌,如牙龈类杆菌,中间类杆菌,螺旋体等,使牙龈的炎症加重并扩延,导致牙周袋形成和牙槽骨吸收,造成牙周炎。
早期症状不明显,患者常只有继发性牙龈出血或口臭的表现,与龈炎症状相似。检查时可见龈缘、龈乳头和附着龈的肿胀、质松软,呈深红色或暗红色,探诊易出血。随着炎症的进一步扩散,出现下列症状:
1.牙周袋形成
由于炎症的扩展,牙周膜被破坏,牙槽骨逐渐吸收,牙龈与牙根分离,使龈沟加深而形成牙周袋。可用探针测牙周袋深度。
2.牙周溢脓
牙周袋壁有溃疡及炎症性肉芽组织形成,袋内有脓性分泌物存留,故轻按牙龈,可见溢脓。并常有口臭。
3.牙齿松动
由于牙周组织被破坏,特别是牙槽骨吸收加重时,支持牙齿力量不足,出现牙齿松动、移位等现象。此时患者常感咬合无力、钝痛,牙龈出血和口臭加重。
当机体抵抗力降低、牙周袋渗液引流不畅时,可形成牙周脓肿,是牙周炎发展到晚期,出现深牙周袋的一个常见的伴发症状。此时牙龈呈卵圆形突起,发红肿胀,表面光亮;牙齿松动度增加,有叩痛;患者伴有局部剧烈跳痛。同时,患者可有体温升高、全身不适,颌下淋巴结肿大、压痛等症状。
古今中外的医学家都在不断的探索,创造了大量治疗牙周炎症的药物,多数治疗药物都是“治标不治本”。一些有效的配方只能因人用方,往往病因不对症而效果不佳。
发明内容
本发明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不足之处,提供一种治疗牙周炎的中药制剂。
本发明的一种治疗牙周炎的中药制剂,通过多年临床试验反复验证配置而成的,符合传统中医学的理论。配方是以中草药为原料,经过拣选→烘干→粉碎等制成所需成份,再经复配后制成粉末剂、药剂、片剂、胶囊剂,牙周炎治疗需从调整好全身状态,对治疗局部病变极为重要,正因为这样,本发明由内而外的治疗方法,既保证了疗效,又达到标本兼治。
一种治疗牙周炎的中药制剂,包括内服药和外用药,其中内服药是由以下重量份的中药原料制成:外用药是白矾、冰片、薄荷叶、花椒、山竹子、醉马草、马鞍藤根、丁癸草根、大叶金花草、铁包金、入地金牛制成, 内服药是由山竹子、醉马草、马鞍藤根、丁癸草根、大叶金花草、铁包金、入地金牛、山白菊、八仙草、壁钱、点地梅、柳叶、东方乌毛蕨叶、黄连、杨梅树皮、田旋花、东菊、冰片制成。诸药合用,具有消炎止痛、清热解毒,消肿的功效,本发明使用中国传统的中药为原料,运用传统中医学的理论研制而成。
一种治疗牙周炎的中药制剂,包括外用药和内服药,其中外用药是由以下重量份的中药原料配伍制成:
白矾10-20份、冰片10-20份、薄荷叶10-20份、花椒10-20份、山竹子5-10份、醉马草5-10份、马鞍藤根5-10份、丁癸草根5-10份、大叶金花草5-10份、铁包金5-10份、入地金牛5-10份;
外用药的制备方法:
按照配方比例将以上原料进行拣选→烘干→粉碎至200-300目细粉→混合均匀即得成品;
使用时将其喷在牙龈周围,口含数分钟后,漱口;或用水将药粉稀释后漱口。
内服药是由以下重量份的中药原料配伍而成:
山竹子10-15份、醉马草10-15份、马鞍藤根10-15份、丁癸草根10-15份、大叶金花草10-15份、铁包金10-15份、入地金牛10-15份、山白菊10-15份、八仙草10-15份、壁钱15-20份、点地梅15-20份、柳叶15-20份、东方乌毛蕨叶15-20份、黄连15-20份、杨梅树皮15-20份、田旋花15-20份、东菊15-20份、冰片15-20份;
内服药制备方法: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王艳娣,未经王艳娣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10365136.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