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低碳氮比类废水的脱氮方法有效
| 申请号: | 201510364603.4 | 申请日: | 2015-06-26 |
| 公开(公告)号: | CN105036316B | 公开(公告)日: | 2017-07-11 |
| 发明(设计)人: | 信欣;鲁航 | 申请(专利权)人: | 成都信息工程大学 |
| 主分类号: | C02F3/12 | 分类号: | C02F3/12 |
| 代理公司: | 北京众合诚成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11246 | 代理人: | 裴娜 |
| 地址: | 610225 四川省成都***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低碳氮 废水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废水处理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低碳氮比类废水的脱氮方法。
背景技术
目前,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和饮食结构的变化,生活污水中含氮量越来越高,导致碳氮比值偏低,甚至低于6:1。特别是南方城市,污水低碳氮比特点突出且排放量日益增加。国家在“十二五”规划中将氮氧化物和氨氮纳入污染物排放标准的总量控制体系,对碳氮的排放要求提高。
现有技术中对于废水中氮的去除主要有化学法、物理法和微生物法。化学法脱氮主要以碱性吹脱法和折点加氯法为主,但这两种方法都会对环境造成二次污染。物理法以离子交换为主,但是离子交换的处理成本很高。除此之外,碱性吹脱法和离子交换法都只是污染转移而已,并未对氮进行真正的去除。微生物脱氮技术相比于物理法、化学法具有快速、高效、环保且彻底的优点,所以被广泛应用。
常规微生物脱氮技术的流程是将接种活性污泥装入上流式好氧污泥反应器;将含氮废水从上述反应器底部泵入,废水流经污泥床后从反应器上部流出;同时采用空气曝气,同时含氮部分转化为氮气得到有效去除。但是,普通活性污泥法对于低碳氮比的废水,由于氮含量过高导致碳源不足直接影响反硝化的效果,而导致脱氮效果不佳通常脱氮去除率只有10%~20%。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低碳氮比类废水的除氮方法,本发明提供的方法对于碳氮比类废水具有较高的除氮率。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如下: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低碳氮比类废水的脱氮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在反应器内接种好氧颗粒污泥
接种所述好氧颗粒污泥后的反应器按照进水、曝气、沉淀、排水和闲置的顺序周期运行,在运行过程中所述曝气的时间阶段性缩短,进行好氧颗粒污泥的培养;
将待处理的低碳氮比类废水通过所述培养后的好氧颗粒污泥,对废水进行脱氮处理。
优选的,所述好氧颗粒污泥的直径为0.6~1.5mm;
好氧颗粒污泥的污泥体积指数为35~50ml/g;
好氧颗粒污泥的含水率为90~99%;
好氧颗粒污泥的湿密度为0.8~1.2g/cm3。
优选的,所述好氧颗粒污泥的沉降速度为22~46m/h;
好氧颗粒污泥的机械强度为95~99%。
优选的,所述接种后反应器内的污泥浓度为3000~4500mg/L,污泥体积指数为30~40ml/g。
优选的,所述反应器每天运行2~3个周期。
优选的,按照曝气时间,所述好氧颗粒污泥在反应器内的培养包括第一阶段、第二阶段和第三阶段;
所述第一阶段的曝气时间为6.5~12h;
所述第二阶段的曝气时间为5~6h;
所述第三阶段的曝气时间为3~4.5h。
优选的,所述第一阶段运行7~8d;
所述第二阶段运行7~8d;
所述第三阶段运行7~8d。
优选的,所述曝气的温度为25~35℃。
优选的,每个周期的排水量为反应器有效容积的50~80%。
优选的,所述反应器内溶解氧浓度为1.5~3.0ml/g。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低碳氮比类废水的脱氮方法,本发明提供的方法采用阶段性缩短曝气时间的方式运行,有利于生长速率较快的亚硝化细菌微生物种群在反应器内截留,限制生长速率较慢的硝化细菌的生长,同时富集好氧反硝化菌,有利于短程同步硝化反硝化现象的形成,可以大大提高低碳氮比类废水的脱氮效率。从本申请实施例的结果可以看出,与传统活性污泥工艺相比,本申请的脱氮率平均提高了250%。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1得到的接种的好氧颗粒污泥的SEM图;
图2为实施例1中接种好氧颗粒污泥种群初始生物种群的门水平分布图;
图3为实施例1中培养后的好氧颗粒污泥生物种群的门水平分布图;
图4为实施例1中培养后的污泥中好氧反硝化菌群的属水平分布图。
具体实施方式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低碳氮比类废水的脱氮方法,包括下列步骤:
在反应器内接种好氧颗粒污泥;
接种所述好氧颗粒污泥后的反应器按照进水、曝气、沉淀、排水和闲置的顺序周期运行,在运行过程中所述曝气的时间阶段性缩短,进行好氧颗粒污泥的培养;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成都信息工程大学,未经成都信息工程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10364603.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同时去除选矿废水中有机物、重金属和硫酸盐的方法
- 下一篇:一种新型猪饲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