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电梯漏电检测装置和系统在审
申请号: | 201510364492.7 | 申请日: | 2015-06-29 |
公开(公告)号: | CN104891300A | 公开(公告)日: | 2015-09-09 |
发明(设计)人: | 周志鸿 | 申请(专利权)人: | 周志鸿 |
主分类号: | B66B5/02 | 分类号: | B66B5/02 |
代理公司: | 北京超凡志成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371 | 代理人: | 王术兰 |
地址: | 610000 四川省成都***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电梯 漏电 检测 装置 系统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无线通信领域和电梯智能化应用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电梯漏电检测装置和系统。
背景技术
由于现在的建筑物的楼层越来越高,人们上下楼越来越越不方便,所以为了便于人们上下楼,往往会在高层建筑物(一般是高于六层的建筑物)内安装电梯,电梯是一种以电动机为动力的垂直升降机,装有箱状吊舱,用于多层建筑乘人或载运货物。这样,就使得建筑物内的人们通过乘坐电梯,可以快速的上下高层建筑物。
现有的电梯会在工作过程中对电梯轿厢内承载的人员和物品的重量进行实时测量,当测量到电梯轿厢内人和货物的重量超出设置的额定载荷重量时,会发出电梯超载的提示。
但是现有的电梯只能对电梯轿厢内承载的人员和物品的重量进行实时测量,但不能使电梯的管理人员实时的对电梯外壳是否漏电进行监控,从而使电梯的管理人员不能及时对电梯运行过程中突发的电梯外壳漏电情况做出人员施救和电梯检修的反应,降低了电梯的乘坐安全性。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电梯漏电检测装置和系统,使电梯的管理人员可以实时的对电梯外壳是否漏电进行监控,从而可以及时对电梯运行过程中突发的电梯外壳漏电情况做出反应。
第一方面,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电梯漏电检测装置,所述电梯漏电检测装置包括:控制模块和漏电检测电路;
所述控制模块,与所述漏电检测电路连接;
所述控制模块,用于获取所述漏电检测电路检测到的电梯漏电信息,并将获取到的所述电梯漏电信息发送到服务器;
所述漏电检测电路,用于检测电梯是否漏电,在确定电梯漏电时,向所述控制模块发送电梯漏电信息。
结合第一方面,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第一方面的第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其中,所述控制模块包括处理单元和无线单元;
所述处理单元,分别和所述无线单元和所述漏电检测电路连接;
所述处理单元,用于获取所述漏电检测电路检测到的电梯漏电信息,并将获取到的所述电梯漏电信息发送到所述无线单元;
所述无线单元,用于将所述控制模块发送的所述电梯漏电信息发送到所述服务器中。
结合第一方面,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第一方面的第二种可能的实施方式,其中,所述漏电检测电路与电梯外壳连接,所述漏电检测电路包括电梯外壳电压获取单元、漏电判断单元、电梯漏电信息生成单元和电梯漏电信息发送单元;
所述电梯外壳电压获取单元与所述电梯的外壳连接;所述漏电判断单元分别与所述电梯外壳电压获取单元和所述电梯漏电信息生成单元连接;所述电梯漏电信息发送单元与所述电梯漏电信息生成单元连接;
所述电梯外壳电压获取单元,用于获取所述电梯的外壳电压,并将获取到的所述电梯的外壳电压发送到所述漏电判断单元;
所述漏电判断单元,用于对比接收到的所述电梯的外壳电压与预设的电压阈值的大小,当所述电梯的外壳电压大于所述电压阈值时,通知所述电梯漏电信息生成单元生成所述电梯漏电信息;
所述电梯漏电信息生成单元,在接收到所述漏电判断单元的通知后,生成所述电梯漏电信息;
所述电梯漏电信息发送单元,用于将生成的所述电梯漏电信息发送到所述控制模块。
结合第一方面,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第一方面的第三种可能的实施方式,其中,所述无线单元,包括无线芯片和功率放大器;
无线芯片,和功率放大器电连接,并通过串行外设接口SPI与处理单元连接,用于接收处理单元发送的电梯状态信息,并将接收的电梯状态信息通过功率放大器发送给服务器;功率放大器,用于增加向服务器发送电梯状态信息的信号发射功率。
结合第一方面,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第一方面的第四种可能的实施方式,其中,所述电梯漏电检测装置还包括:二次电池;
所述二次电池,分别与所述控制模块和所述漏电检测电路连接;
所述二次电池,用于分别为所述控制模块和所述漏电检测电路供电。
结合第一方面,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第一方面的第五种可能的实施方式,其中,所述无线单元,包括无线芯片和功率放大器;
无线芯片,和功率放大器电连接,并通过串行外设接口SPI与处理单元连接,用于接收处理单元发送的电梯漏电信息,并将接收的电梯漏电信息通过功率放大器发送给服务器;
功率放大器,用于增加向服务器发送电梯漏电信息的信号发射功率。
结合第一方面,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第一方面的第六种可能的实施方式,其中,所述处理单元采用CoolRunner-II系列芯片。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周志鸿,未经周志鸿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10364492.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