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背光模组及液晶显示器有效
| 申请号: | 201510364198.6 | 申请日: | 2015-06-26 |
| 公开(公告)号: | CN105116594B | 公开(公告)日: | 2018-07-20 |
| 发明(设计)人: | 曾杰 | 申请(专利权)人: | 武汉华星光电技术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G02F1/1335 | 分类号: | G02F1/1335;G02F1/13357 |
| 代理公司: | 广州三环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44202 | 代理人: | 郝传鑫;熊永强 |
| 地址: | 430070 湖北省武汉市*** | 国省代码: | 湖北;42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背光 模组 液晶显示器 | ||
本发明提供一种背光模组,包括光学膜片组、导光板、反射片,所述光学膜片组包括第一棱镜片,所述第一棱镜片包括显示区、两个侧壁、接合区,所述显示区与所述反射片相对设置,所述侧壁由所述显示区向下延伸而成,所述侧壁连接于所述显示区和所述接合区之间,以形成收容空间,所述导光板和所述反射片彼此层叠设置于所述收容空间中,且所述导光板位于所述反射片与所述光学膜片组之间,所述反射片位于所述导光板与所述接合区之间。通过将第一棱镜片延伸分为多个区域,第一棱镜片可弯折以固定导光板和反射片,从而省去了胶框的技术方案,解决了背光模组的整体厚度偏厚的技术问题,达到减小了所述背光模组的整体厚度,实现窄边框设计的技术效果。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液晶显示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背光模组及一种具有所述背光模组的液晶显示器。
背景技术
随着背光显示技术的不断发展,显示装置如液晶显示器(Liquid CrystalDisplay,LCD)作为显示部件已经广泛应用于移动电话、数码相机、个人数字助理(PersonalDigital Assistant,PDA)等电子产品中。随着电子产品的边框越来越窄及行业技术的不断进步,LCD画面显示的大尺寸及边框薄型化越来越成为市场的主流需求。
背光模组作为液晶显示器中的一个重要部件,其边框化设计也成为了一种趋势,窄边框意味着在相同尺寸的屏幕下所能看到的画面面积更大视觉效果好。现有的背光模组通常包括:导光板、设置于所述导光板周围的胶框、柔性电路板、光学膜片以及遮光胶带,所述柔性电路板通过所述遮光胶带固定于所述导光板和胶框上,所述光学膜片通过遮光胶带固定在胶框上。
这种背光模组至少存在如下问题:
由于胶框自身存在一定的厚度,这必然会增加背光模组的厚度,进而增加了液晶显示器的整体厚度,如此不能满足市场的主流需要。此外,现有的背光模组需要的元件较多,结构复杂,增加了制造成本;而且,胶框与导光板的组装过程比较复杂繁琐,组装效率较低。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背光模组,具有背光模组厚度小、组装过程简单等优点。
本发明的另一个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采用上述背光模组的液晶显示器。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实施方式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本发明提供的背光模组,包括光学膜片组、导光板、反射片,所述光学膜片组包括第一棱镜片,所述第一棱镜片包括显示区、两个侧壁、接合区,所述显示区与所述反射片相对设置,所述侧壁由所述显示区向下延伸而成,所述侧壁连接于所述显示区和所述接合区之间,以形成收容空间,所述导光板和所述反射片彼此层叠设置于所述收容空间中,且所述导光板位于所述反射片与所述光学膜片组之间,所述反射片位于所述导光板与所述接合区之间。
其中,所述显示区与所述侧壁交界处、所述接合区与所述侧壁交界处设有折线,便于所述第一棱镜片弯折。
其中,所述第一棱镜片的侧壁内侧涂覆有反射层,所述反射层可将入射到其表面的光反射回所述导光板内。
其中,所述接合区与其中一个所述侧壁为一体结构并向另一个所述侧壁延伸,所述接合区贴附于所述反射片底部。
其中,所述接合区数量为两个,其中一个所述接合区连接至所述侧壁之一者,另一个所述接合区连接至另一个所述侧壁,所述两个接合区分别自所述两个侧壁相向延伸,所述两个接合区贴附于所述反射片底部。
其中,所述光学膜片组还包括第二棱镜片和扩散片,所述第二棱镜片位于所述第一棱镜片与所述扩散片之间,所述扩散片贴合于所述导光板。
其中,所述两个接合区的自由端连接在一起,彼此向接触。
其中,所述两个接合区的自由端彼此不接触,分别贴附在反射片底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武汉华星光电技术有限公司,未经武汉华星光电技术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10364198.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新型的管材连接结构
- 下一篇:连接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