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铜包铝复合材料的低压充芯制备工艺有效
申请号: | 201510363960.9 | 申请日: | 2015-06-26 |
公开(公告)号: | CN105033225B | 公开(公告)日: | 2017-09-29 |
发明(设计)人: | 盛晓波;张望成;董寅生;储成林;郭超 | 申请(专利权)人: | 东南大学 |
主分类号: | B22D19/00 | 分类号: | B22D19/00;B22D18/04 |
代理公司: | 南京瑞弘专利商标事务所(普通合伙)32249 | 代理人: | 陈国强 |
地址: | 211189 江***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铜包铝 复合材料 低压 制备 工艺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新材料领域,涉及一种铜包铝复合材料的生产方法。
背景技术
铜包铝复合材料是在铝芯的外表面均匀地包覆铜层,使铜铝两种金属在界面形成原子间结合而成为一个整体的双金属复合材料。它结合了铜良好导电性能和铝低成本低密度的特点,极具发展前景。
根据实现复合前两种金属的状态,铜包铝复合材料的生产方法从整体上可以分为三类:固-固相复合法,固-液相复合法,液-液相复合法,其中固-固相复合主要包括轧制压接法、静液挤压法、包覆焊接法等;固-液相复合主要有包覆层连续浇铸法、直接浇铸法;液-液相复合主要有充芯连铸法。上述的每种工艺方法都有其优缺点。固-固相复合法材料利用率高,产品质量好,但连续化生产困难,生产效率低;液-液相复合法可以实现连续生产,但工艺参数控制难度大且工艺过程复杂;固-液相复合法:工序简单,生产效率高,但是现有的固-液相复合法存在很多缺点,例如,包覆层连续浇铸法对设备能力和厂房条件要求比较高,工艺参数难以控制。直接浇铸法的产品质量不高,容易产生缩孔、气孔等缺陷。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铜包铝复合材料的低压充芯制备工艺,以解决现有的固-液相复合法现阶段存在的生产成本高、工序复杂、产品质量低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为:
一种铜包铝复合材料的低压充芯制备工艺,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一、对铜管内壁进行去油脂和去氧化皮处理,并在其内壁制备防氧化膜,然后将铜管烘干;
步骤二、将工业纯铝装入坩埚电阻炉内熔化,待铝液的熔炼温度接近设定的熔化温度时,将铜管放入电阻炉中预热;
步骤三、将坩埚放入低压充芯机,并将预热后的铜管由石棉套保温与低压充芯机对接,密封;
步骤四、采用压缩气体进行充芯;
步骤五、增压保压,至铜管内铝液完全凝固;
步骤六、卸压,取下成品。
进一步的,所述步骤一中,制备防氧化膜采用的物质为氟锆酸钾,采用的方法为沉积法。
进一步的,制备防氧化膜的方法是:配制过饱和氟锆酸钾溶液并加热到95℃,沉积3-6分钟。
进一步的,所述步骤二中,工业纯铝的熔化温度为720℃-780℃,铜管的预热温度为200℃-450℃。
进一步的,所述步骤四中,采用的压缩气体为空气、氮气或氩气。
进一步的,充芯速度为300ml/min-600ml/min。
进一步的,所述步骤五中,增压到0.3MPa-0.8MPa,保压时间为60s-400s。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用压缩气体将铝液压入铜管凝固冷却后获得铜包铝复合材料,工艺过程简单,工艺参数便于控制;根据铜管直径和壁厚,并选择适当的铝液充芯温度和铜管预热温度,实现铜/铝界面冶金结合并控制界面过渡层厚度与组成,一般不需要后续扩散热处理;通过在铜管内壁涂防氧化膜,用惰性气体保护铝液,避免氧化,保证材料特别是铜/铝结合面纯净无杂质;自下而上充芯,过程平稳,速度可控,有利于气体排除,避免产生气孔;通过增压和保压进行补缩,保证材料致密,避免收缩类缺陷;充芯完成后铝液自升液管流回坩埚,没有补缩冒口,铝液利用率高;生产过程中不产生污染物;流程短,生产效率高,占地面积少,生产成本低。
附图说明
图1为低压充芯机结构和原理示意图。
图中,1-压杆、2.-排气压盖、3-支座、4-筒盖、5-升液管、6-铝液、7-筒体外壳、8-保温石棉、9-坩埚、10-浇口、11-三通阀、12-压环、13-密封填料、14-铜管保温筒、15-固定螺杆、16-铜管。
具体实施方式
参照图1,首先对低压充芯机结构和原理进行说明,低压充芯机由下部密封性能良好的能承受一定压力的坩埚保温筒和上部铜管固定支架组成,外配铝液熔炼炉和压缩气体供气系统。
下部的坩埚保温筒由筒体外壳7、坩埚9、升液管5、筒盖4、三通阀11等部件组成,其中筒体外壳7是一个钢制的压力容器,能承受1.0-1.5MPa压力的气压,内置铝液坩埚9。坩埚9与外壳7之间填充保温石棉8,以防止铝液冷却过快。保温筒盖4与坩埚保温筒之间用石棉板密封圈密封,保温筒盖上安装有升液管5,并作为上部铜管固定支架的安装底座。进排气道也开在保温筒盖上,通过三通阀11压缩气体的进出。三通阀11与供气系统连接。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东南大学,未经东南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10363960.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复合型浇勺及其生产方法
- 下一篇:变速箱壳体的压铸模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