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用于量取在电池单体中的电压和温度的装置有效
| 申请号: | 201510363286.4 | 申请日: | 2015-06-25 |
| 公开(公告)号: | CN105226227B | 公开(公告)日: | 2020-06-09 |
| 发明(设计)人: | M.科尔贝格尔 | 申请(专利权)人: | 罗伯特·博世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H01M2/20 | 分类号: | H01M2/20;H01M2/02;H01M10/48 |
| 代理公司: | 中国专利代理(香港)有限公司 72001 | 代理人: | 梁冰;宣力伟 |
| 地址: | 德国斯*** | 国省代码: | 暂无信息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用于 电池 单体 中的 电压 温度 装置 | ||
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对电池单体(10)的电压和温度进行检测的装置,所述电池单体(10)包括一壳体(32),该壳体用电解质来填注或者该壳体容纳着被包装的电池绕组(12),所述电池绕组(12)的外包装用电解质来填注。阳极(26)和阴极(28)分别设有电压分接头(22、24)。一温度传感器(20)处于所述壳体(32)中,该温度传感器(20)就像所述电压分接头(22、24)一样与在所述壳体(32)中的接头相连接。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量取在电池单体中的电压和温度的装置。
背景技术
锂离子电池通常包括大量单个的棱柱形的单体,所述单体的规格比如通过德国汽车工业协会(VDA)得到标准化。在运行过程中必须对所述电池单体进行监控。为此,要在连接元件上安置不同的传感器、比如温度传感器或者电压分接头(Spannungsabgriffe),其中所述连接元件在由电池单体组合成电池模块或者电池组的复合体的内部在各个电池单体之间要么以串联的方式要么以并联的方式建立电的接触。
所述电池单体可以包括一金属的壳体,在该金属的壳体中可以加入比如电池绕组的形式或者也可以是堆叠布置(Stapelanordnung)的形式的电极团(Elektrodenensemble)。通常借助于电流收集器将这些电极团中的多个电极团彼此并联地连接起来。所述电流收集器被导引到所述相应的电池单体的壳体的外侧面上,并且在那里形成连接终端。在所述电池单体的内部留下的空腔用电解质来填注。电池单体的电位由于其结构形式也可以抵靠在所述壳体上,由此可能需要比如通过绝缘漆来实现的电绝缘。
US 2011/0244281 A1涉及一种可充电的电池。一种电极装置比如通过电极板元件(11)的堆叠结构的制造来产生,所述电极板元件(11)构造为薄板或者薄膜、分离器及另一电极板。第一电流收集器和第二电流收集器与所述电极装置的两个端部相连接,其中所述第一电流收集器具有第一连接件和第一突起、第一连接孔和第一保险丝。在一个转角区域之内所述第一连接件和所述第一突起彼此相碰,在该转角区域之内这两个元件相对于彼此直角地伸展。
US 2009/0305125 A1涉及一种电池组。大量电池单体的负接头和正接头在彼此连接的状态中被安置在金属壳体中。所述金属壳体设有正极侧的和负极侧的、外部的接头。所述外部的接头和所述单体接头彼此通过导线相连接。所述金属壳体配备了电压显示连接元件。这个电压显示连接元件和电压测量导线从相应的电池单体的、正极侧和负极侧延伸出来并且彼此相连接。借助于所述电压显示连接器来获得个体的电池单体的各种充电状态,从而可以防止所述电池单体被过度充电。
DE 10 2011 104 958 A1涉及一种集成了电池单体的测量传感器线路和一种平衡电阻。所述电池单体包括一具有外表面的壳体,此外包括一种阳极的材料、一种阴极的材料以及一种被包含在所述壳体中的电解质。此外,设置了一正接头和一负接头。在此设置了一扁平的第一导线,该扁平的第一导线被安装在所述壳体的外表面上,其中所述扁平的第一导线的一个端部与所述正接头处于电的接触之中,并且所述扁平的第一导线的另一个端部在所述壳体的边缘的附近终止,从而能够与第一线路导线相连接。此外,设置了一扁平的第二导线,该第二导线被施加在所述壳体的外表面上,其中所述扁平的第二导线的一个端部与所述负接头处于电的接触之中,并且所述扁平的第二导线的另一个端部在所述壳体的边缘的附近终止,从而能够与第二线路导线相连接。
发明内容
按照本发明,建议一种用于对在电池单体上的电压和温度进行检测的装置,所述电池单体包括一壳体,所述壳体用电解质来填注或者所述壳体容纳着一电池绕组,所述电池绕组的包装用电解质来填注,其中在所述壳体的内部之中,阳极和阴极分别设有电压分接头,此外在所述壳体中接纳了一温度传感器,该温度传感器就像所述电压分接头一样与在所述壳体中的接口相连接。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罗伯特·博世有限公司,未经罗伯特·博世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10363286.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