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免充气安全轮胎有效
申请号: | 201510362476.4 | 申请日: | 2015-06-26 |
公开(公告)号: | CN104999862B | 公开(公告)日: | 2017-02-01 |
发明(设计)人: | 王伟;黄京城;赵亚元 | 申请(专利权)人: | 青岛科技大学 |
主分类号: | B60C7/10 | 分类号: | B60C7/10 |
代理公司: | 北京双收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11241 | 代理人: | 陈磊,黄玉华 |
地址: | 266061 山***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充气 安全 轮胎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免充气安全轮胎,可适用于各种车辆上的轮胎,特别适合于载重轮胎,可提高轮胎的承载能力和安全性。
背景技术
轮胎作为现代汽车的重要组成部分,经历了几十年的迅速发展,已经形成了充气轮胎、实心轮胎、免充气轮胎等多个系列。目前广泛应用的充气轮胎存在不易维护、漏气、易爆胎等缺点;实心轮胎虽然不存在漏气的问题,但是自重较大,且弹性较差,不利于舒适性的提高。免充气轮胎由于具有免充气、耐刺扎、易维护、长寿命、易翻新重复利用等优点,适合于在工作环境恶劣的车辆上使用,近年来越来越多的受到汽车行业的关注。
专利20151005569.5公开一种免充气安全轮胎,从外向内依次为胎面、外环、支撑体和内环,内环与轮辋接触,支撑体为环状结构,其内圆周上设置至少3个沿内环周向均匀分布的第一减震孔,其外圆周上设置与第一减震孔相对应的第二减震孔,第一减震孔和第二减震孔弓形方向相反,第一减震孔的面积之和小于第二减震孔的面积之和。该发明通过多个、多层减震孔沿径向和周向组合排布组成的支撑体,缓冲轮胎行驶时来自地面的震动和冲击,承担车辆的载荷,减少了轮胎因过度压缩引起的屈曲变形,提高了轮胎的承载能力和使用寿命。
但该现有技术具有如下缺点和问题:
1)减震孔之间采用了轮辐作为支撑,强度相对较低,且不利于轮胎散热性能的提高和重量的降低。
2)弓形减震孔的两端存在较为尖锐的角度,易造成应力集中,不利于轮胎寿命的提高。
3)内环上周向或轴向单一设置防滑凸起时,只能单向防滑;周向和轴向同时设置时工艺复杂,两组防滑凸起间相互影响,影响防滑效果。
发明内容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出了一种承载能力好的免充气轮胎,其通过辐板加厚和多种减震孔孔径变化可提高轮胎的承载能力,不仅具有充气轮胎的承载能力和静刚度特点,而且接地压力分布合理,提高了轮胎的耐磨性和行驶里程,特别是多种减震孔和支撑筋在径向和周向的合理分布,可提高轮胎的承载能力,并改善轮胎的静刚度,因而拓展了这种结构在多种车辆轮胎上的应用前景。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为:
一种免充气安全轮胎,由外到内依次为胎面10、外环20、支撑体30和内环40,所述胎面10粘接或硫化于外环20上,所述支撑体从外环20开始,沿径向和周向排布在外环20和内环40之间,所述支撑体30上沿周向分布着多组减震单元和支撑筋27,每组减震单元由两组减震结构组成,两组减震结构以径向为对称轴周向设置。
优选的,所述减震结构由第一减震孔21、第二减震孔22、第三减震孔23、第四减震孔24和第五减震孔25组成。
所述第一减震孔21沿支撑体30的内圆周周向设置,其横截面为直角梯形,其直角腰沿径向分布,上底靠近内圆周;
所述第二减震孔22沿支撑体30的内圆周周向设置,其横截面为直角梯形,其直角腰沿径向分布,下底靠近内圆周,斜腰与第一减震孔21的斜腰平行相对;
所述第三减震孔23沿支撑体30外圆周周向设置,其横截面为等腰三角形,底边朝内圆周且与径向垂直;
所述第四减震孔24与第三减震孔23相对设置,其横截面为等腰三角形,底边朝外圆周且与径向垂直,第四减震孔24与第三减震孔23的对称轴位于同一径线上;
所述第五减震孔25包括第五左减震孔25-1和第五右减震孔25-2两部分,第五左减震孔25-1横截面为五边形,其最长边与第二减震孔22直角腰位于同一直线上,与最长边相邻的两边与其垂直,其余两边分别与第三减震孔23和第四减震孔24靠近的边平行相对,第五右减震孔25-2相对于第三减震孔23和第四减震孔24中心线与第五左减震孔25-1对称,第三减震孔23、第四减震孔24与第五减震孔25共同组成“X”型结构。
所述支撑筋27包括设置于第一减震孔21和第二减震孔22间的第一支撑筋27-1;设置于第三减震孔23、第四减震孔24和第五减震孔25之间的“X”型第二支撑筋27-2;设置于减震结构间的第三支撑筋27-3。
由减震孔构成的减震单元可以有效地起到缓冲的作用,还能降低轮胎的重量,并有利于快速散失较厚的辐板在轮胎行驶过程中因反复变形而产生的热量,提高轮胎的使用寿命。第三减震孔23、第四减震孔24中心线在同一条直线上,并且沿轮胎径向分布,提高了轮胎径向的减震效果和抗冲击性,增强了轮胎的舒适性和安全性。此外,可以通过调整减震孔的大小可以实现轮胎承载能力满足轻载到重载多种车辆的要求。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青岛科技大学,未经青岛科技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10362476.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胎压监测系统
- 下一篇:3D打印的树脂画、制备其的设备和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