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防治根肿病的油菜专用肥料在审
| 申请号: | 201510359906.7 | 申请日: | 2015-06-25 |
| 公开(公告)号: | CN104945204A | 公开(公告)日: | 2015-09-30 |
| 发明(设计)人: | 余常兵;方小平;张科军;谢立华;胡小加;李银水;廖星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农业科学院油料作物研究所 |
| 主分类号: | C05G3/08 | 分类号: | C05G3/08 |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 地址: | 430062 湖*** | 国省代码: | 湖北;42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防治 根肿病 油菜 专用 肥料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防治根肿病的油菜专用肥料。
背景技术
根肿病是一种普遍存在的土传病害,病菌(芸薹根肿菌)可在土壤中存活10年以上,主要通过带菌土壤、种子和灌水传播,专一感染十字花科芸薹属植物。近十几年来,受甘蓝型双低油菜大面积推广、气候变暖、土壤养分失调、酸化加重等影响,加之商品种子南北调运、跨区机械作业频繁,我国四川、湖北、湖南等多个省市油菜根肿病呈逐年扩大的趋势,一般减产15%以上,严重发病田块甚至绝收。生产上移栽油菜一般用氰霜唑苗床消毒结合百菌清大田灌根,但每亩防治成本超过200元,农户难以接受,而直播油菜尚缺乏有效的防治办法。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防治根肿病的油菜专用肥料,使用该肥料可改善土壤环境,降低油菜根肿病发生,提高油菜产量,生产成本低,施用方便。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所采取的技术方案是:一种防治根肿病的油菜专用肥料,其特征在于它由尿素、磷酸氢二铵、氯化钾、氯化铵、包衣石灰氮和颗粒硼组成,各原料所占重量百分数为:尿素22.5~27.5%,磷酸氢二铵15.0~20.0%,氯化钾18.0~22.0%,氯化铵3.0~10.0%,包衣石灰氮28.0~33.0%,颗粒硼0.7~0.9%。
按上述技术方案,一种防治根肿病的油菜专用肥料中,各原料所占重量百分数最佳为:尿素25.0%,磷酸氢二铵17.0%,氯化钾20.0%,氯化铵7.2%,包衣石灰氮30.0%,颗粒硼0.8%。
按上述技术方案,尿素为含氮46%(质量)的普通尿素。
按上述技术方案,磷酸氢二铵为含氮高于18%(质量)、含磷高于46%(质量)的普通磷酸氢二铵。
按上述技术方案,氯化钾为含钾60.0%(质量)的颗粒氯化钾,粒径为2-4mm。
按上述技术方案,氯化铵为将含氮26%(质量)的普通粉状氯化铵挤压造粒形成的颗粒氯化铵,粒径为2-4mm。
按上述技术方案,包衣石灰氮为以含氮20%(质量)、粒径为2.0-2.5mm的颗粒氰胺化钙为晶核,喷加重量百分数为15%的细粉状谷壳【重量百分数为:颗粒氰胺化钙85.0%、细粉状谷壳15.0%】,圆盘造粒形成的包衣石灰氮,粒径为2.2-2.8mm。
按上述技术方案,颗粒硼为含硼15%(质量)的颗粒硼,粒径为2-3mm。
上述各原料按重量百分数混合均匀,在油菜种植前撒施翻盖即可,亩用量40-50公斤。
使用该肥料可灭杀土壤芸薹根肿菌,降低油菜根肿病的发生,提高油菜产量和土壤养分持续供应能力,并同时适用于移栽和直播油菜。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
1.调节土壤pH值,灭杀根肿菌。
本发明针对油菜根肿病为土传病害,病菌存活时间长,受土壤酸化影响发病程度增加,常规灌药成本高,特别是在油菜直播比例迅速扩大的生产形式下没有好的防治方式等问题,在该专用肥料中添加了石灰氮,该成分在土壤中水解后产生氰胺化钙,氢氧化钙,游离氰氨和碳酸钙等,呈碱性而提高土壤pH值,改善油菜根际环境。氰氨进一步聚合而形成双氰氨,二者共同杀灭土壤中根肿菌病原微生物,降低根肿病发生,长期使用效果更好。
2.养分平衡持久释放,增强油菜抗病能力。
本发明通过氯化铵造粒提高铵态氮养分利用效率;通过石灰氮逐步水解成氰氨、尿素和碳酸铵,使氮肥肥效期长达3-4个月;氰氨和双氰氨抑制土壤硝化细菌的活性,使土壤铵态氮不易转化为硝态氮,减少了土壤硝酸盐环境风险。将氯化铵与尿素、石灰氮等合理混配,实现氮素养分的速、中和长效释放相协调;石灰氮产生氢氧化钙预防油菜缺钙症;并配合油菜磷钾硼等养分均衡施用,使油菜苗期生长健壮,从而增强抗病能力,促进后期高产。
3.成本低,施用方便。
氯化铵挤压造粒、石灰氮有机质包裹等均为常见工艺,每吨增加成本不超过150元,折算每亩增加成本不到5元;肥料人工或机械直接撒施翻盖即可,不需沾苗或灌根等。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更好地理解本发明,下面结合实施例进一步阐明本发明的内容,但本发明的内容不仅仅局限于下面的实施例。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农业科学院油料作物研究所,未经中国农业科学院油料作物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10359906.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清新味火药
- 下一篇:一种可以防治土传病害的土壤改良剂及其制备方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