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锂固体二次电池及其制造方法在审
| 申请号: | 201510359013.2 | 申请日: | 2015-06-25 |
| 公开(公告)号: | CN105226319A | 公开(公告)日: | 2016-01-06 |
| 发明(设计)人: | 大友崇督;方城康利;斋藤谅子 | 申请(专利权)人: | 丰田自动车株式会社 |
| 主分类号: | H01M10/052 | 分类号: | H01M10/052;H01M10/0562;H01M10/058 |
| 代理公司: | 中国国际贸易促进委员会专利商标事务所 11038 | 代理人: | 李英 |
| 地址: | 日本*** | 国省代码: | 日本;JP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固体 二次 电池 及其 制造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抑制了充电时短路的发生的锂固体二次电池。
背景技术
随着近年来个人电脑、摄像机以及移动电话等信息关联设备、通信设备等的快速普及,作为其电源而被利用的电池的开发正在受到重视。另外,在汽车产业界等中,也正在进行电动汽车用或者混合动力汽车用的高输出功率且高容量的电池的开发。当前,在各种电池中,出于能量密度高的观点,锂电池正受到关注。
当前市售的锂电池由于使用了包含可燃性的有机溶剂的电解液,因此需要安装抑制短路时的温度上升的安全装置和/或需要用于防止短路的构造。与此相对,将电解液变更为固体电解质层而使电池全固体化的锂电池由于在电池内不使用可燃性的有机溶剂,因此可认为实现了安全装置的简化,制造成本、生产率优异。
在专利文献1中,公开了一种二次电池,其是正极和负极夹持电解质而配置的二次电池,在装配时,以负极集电体上不形成活性物质层的状态构成,在充电时,在负极集电体上析出碱金属等。该技术的目的在于电池容量的提高。
另外,在专利文献2中,公开了一种有机固体电解质电池,其是在负极具备锂金属的有机固体电解质电池,其中,负极的面积小于正极的面积。该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即使在放电末期锂也不残留的安全性高的有机固体电解质电池。另外,在专利文献3中,公开了一种非水电解质电池,其是具备硫化物系固体电解质材料层的非水电解质电池,其中,在正极层与固体电解质层之间具备抑制相互扩散的中间层,负极层小于正极层及固体电解质层并且大于中间层。该技术的目的在于充放电循环特性的提高。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特开2011-159596号公报
专利文献2:特开平7-312226号公报
专利文献3:特开2011-044368号公报
发明内容
发明所要解决的课题
在装配时不设置负极活性物质层,通过随后的充电使作为负极活性物质的Li金属析出的锂固体二次电池与在装配时设置了负极活性物质层的锂固体二次电池相比,存在由枝晶(デンドライト)引起的短路易于发生的特有课题。在对装配时设置了负极活性物质层的锂固体二次电池进行充电的情况下,Li被插入负极活性物质(例如碳)的内部,因此,通常不在负极活性物质的表面直接发生Li的析出。与此相对,在装配时不设置负极活性物质层的情况下,在充电时在负极集电体的表面发生Li的析出,因此,由枝晶引起的短路变得易于发生。
另外,具有包含硫化物固体电解质粒子的固体电解质层(粉末压模固体电解质层)的锂固体二次电池例如与具有通过蒸镀法等形成的薄膜型固体电解质层的锂固体二次电池相比,存在着由枝晶引起的短路易于发生的特有课题。对粉末压模固体电解质层难以赋予与薄膜型固体电解质层同等的致密性,因此存在由枝晶引起的短路易于发生的状况。特别地,在减薄粉末压模固体电解质层的厚度的情况下,短路的发生变得显著。
本发明是鉴于上述实际情况而完成的,其主要目的在于提供抑制了充电时短路的发生的锂固体二次电池。
用于解决课题的手段
为了解决上述课题,本发明人进行了反复的专心研究,结果发现,在粉末压模固体电解质层的厚度薄的情况下,在固体电解质层的外周,特别地存在枝晶易于产生的状况。因此发现,通过拉开从固体电解质层的外周至负极集电体的外周的距离,能够抑制充电时短路的发生,进而完成本发明。
即,在本发明中,提供了一种锂固体二次电池,其特征在于,以如下顺序具备负极集电体、固体电解质层、正极活性物质层和正极集电体,在上述负极集电体的表面上具备上述固体电解质层,上述固体电解质层含有硫化物固体电解质粒子,上述固体电解质层的厚度为50μm以下,在平面图中,上述负极集电体的外周形成于上述固体电解质层的外周的内侧,上述固体电解质层的外周与上述负极集电体的外周的距离为300μm以上。
根据本发明,负极集电体的外周形成于固体电解质层的外周的内侧,其距离为规定的值以上,因此能够制得抑制了充电时短路的发生的锂固体二次电池。
另外,在本发明中,提供了一种锂固体二次电池,其特征在于,以如下顺序具备负极集电体、固体电解质层、正极活性物质层和正极集电体,在上述负极集电体的上述固体电解质层侧的表面具备析出的Li金属即负极活性物质层,上述固体电解质层含有硫化物固体电解质粒子,上述固体电解质层的厚度为50μm以下,在平面图中,上述负极集电体的外周形成于上述固体电解质层的外周的内侧,上述固体电解质层的外周与上述负极集电体的外周的距离为300μm以上。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丰田自动车株式会社,未经丰田自动车株式会社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10359013.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电芯及其制备方法
- 下一篇:一种原位合成铅碳电池负极复合材料的方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