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基于RFID-SIM的手机关联式银行自助服务终端系统有效
| 申请号: | 201510358247.5 | 申请日: | 2015-06-25 |
| 公开(公告)号: | CN104992327B | 公开(公告)日: | 2018-10-26 |
| 发明(设计)人: | 白春雨;申辉辉 | 申请(专利权)人: | 苏州木兰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G06Q20/32 | 分类号: | G06Q20/32;G06Q20/18 |
| 代理公司: | 北京远大卓悦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369 | 代理人: | 史霞 |
| 地址: | 215000 江苏省苏***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基于 rfid sim 手机 关联 银行 自助 服务 终端 系统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RFID‑SIM的手机关联式银行自助服务终端系统,包括:服务器终端装置;手机,其内设置有第一卡槽和第二卡槽,所述第一卡槽中插设通讯SIM卡,所述第二卡槽中设置有银行智能卡;屏蔽门,其设置在所述服务器终端装置的周围,所述屏蔽门上设置有信号屏蔽隔层,用于划分所述识别模块的识别区域。本发明通过手机与服务器终端装置无线连接,经过密码验证后,可以实现通信,在服务器终端装置上实现无需银行卡且无需插卡就能取钱的功能,给用户带来众多便利,银行智能卡和通讯SIM卡的工作频段不同,不会产生相互干扰。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无线射频终端技术领域,特别是一种基于RFID-SIM的手机关联式银行自助服务终端系统。
背景技术
射频识别(RFID)是一种无线通信技术,可以通过无线电讯号识别特定目标并读写相关数据,而无需识别系统与特定目标之间建立机械或者光学接触。
无线电的信号是通过调成无线电频率的电磁场,把数据从附着在物品上的标签上传送出去,以自动辨识与追踪该物品。某些标签在识别时从识别器发出的电磁场中就可以得到能量,并不需要电池;也有标签本身拥有电源,并可以主动发出无线电波(调成无线电频率的电磁场)。标签包含了电子存储的信息,数米之内都可以识别。与条形码不同的是,射频标签不需要处在识别器视线之内,也可以嵌入被追踪物体之内。
许多行业都运用了射频识别技术。将标签附着在一辆正在生产中的汽车,厂方便可以追踪此车在生产线上的进度。仓库可以追踪药品的所在。射频标签也可以附于牲畜与宠物上,方便对牲畜与宠物的积极识别(积极识别意思是防止数只牲畜使用同一个身份)。射频识别的身份识别卡可以使员工得以进入锁住的建筑部分,汽车上的射频应答器也可以用来征收收费路段与停车场的费用。
某些射频标签附在衣物、个人财物上,甚至于植入人体之内。由于这项技术可能会在未经本人许可的情况下读取个人信息,这项技术也会有侵犯个人隐私忧患。
在技术、市场和无线移动应用业务发展的共同驱动下,无线移动通信产业发展迅速,移动通讯产品已经成为人们日常工作、生活的必备品,随着手机用户数量的不断增加,手机功能越来越强大,现有技术中,手机可以作为通信终端、手机银行终端、小额的刷卡终端,这种一卡通式的服务,可以为用户提供众多便利。
而目前,手机还不能实现取现金的功能,用户必须携带银行卡到银行网点去取钱,一旦用户没有携带银行卡时,用户无法取钱,给用户带来众多的不便。
发明内容
针对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RFID的无需插卡式银行自助服务终端系统,采用在手机中集成安装有银行智能卡和通讯SIM卡,银行智能卡中带有用户的银行账务信息,通过手机与服务器终端装置无线连接,经过密码验证后,可以实现通信,在服务器终端装置上实现无需银行卡且无需插卡就能取钱的功能,给用户带来众多便利,银行智能卡和通讯SIM卡的工作频段不同,不会产生相互干扰。
为了实现根据本发明的目的,提供了一种基于RFID-SIM的手机关联式银行自助服务终端系统,包括:
服务器终端装置,其分布设置在若干个地点,所述服务器终端装置内部集成有中央处理器、显示界面、输入键盘、出纳室以及识别模块,所述中央处理器与银行网络管理系统通信连接,所述识别模块与所述中央处理器通信连接,所述识别模块中包括无线发送/接收模块、信息验证模块以及微型处理器;
手机,其内设置有第一卡槽和第二卡槽,所述第一卡槽中插设通讯SIM卡,所述第二卡槽中设置有银行智能卡,所述银行智能卡中设置有安全芯片以及数据储存单元,所述数据储存单元中集成有用户身份信息以及用户的银行账务信息,所述安全芯片中设置有通讯协议以及通讯秘钥,所述手机中设置有手机处理器、天线模块、射频接口模块以及变频模块,所述天线模块与所述射频接口模块连接,所述射频接口模块分别与所述变频模块、手机处理器连接,所述变频模块与所述安全芯片连接,所述安全芯片与所述数据储存单元连接,所述安全芯片通过协议与所述微型处理器通信连接;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苏州木兰电子科技有限公司,未经苏州木兰电子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10358247.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