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环形碳纤维阴极及其制备方法有效
| 申请号: | 201510357767.4 | 申请日: | 2015-06-25 |
| 公开(公告)号: | CN104966655B | 公开(公告)日: | 2017-08-25 |
| 发明(设计)人: | 王浪平;姜巍;王小峰 | 申请(专利权)人: | 哈尔滨工业大学 |
| 主分类号: | H01J29/04 | 分类号: | H01J29/04;H01J9/02 |
| 代理公司: | 哈尔滨市松花江专利商标事务所23109 | 代理人: | 牟永林 |
| 地址: | 150001 黑龙*** | 国省代码: | 黑龙江;23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环形 碳纤维 阴极 及其 制备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阴极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碳纤维材料因其具有的发射阈值低、启动快、电子束均匀性好、寿命长等优点,是电子发生源的理想材料之一。采用碳纤维材料制备的阴极被广泛应用在微波器件、强流电子束辐照等领域。目前使用的碳纤维材料阴极均为平面形式阴极,对于平面工件的表面辐照改性效果明显,但对于具有复杂外形的工件,如齿轮、轴承等,无法对工件表面进行均匀的辐照改性处理。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要解决现有碳纤维阴极为平面形式阴极,无法对复杂工件表面进行均匀的辐照改性处理的问题,而提供一种环形碳纤维阴极及其制备方法。
一种环形碳纤维阴极包括屏蔽环、螺孔、电极、环形内绝缘环、导电环和碳纤维束;
所述的电极的内部设有环形内绝缘环,电极的上下两端均设有导电环;环形内绝缘环和导电环的上下两端均设有屏蔽环;
所述的屏蔽环上设有螺孔,螺丝通过螺孔将屏蔽环、导电环和电极固定;
所述的电极和环形内绝缘环上均布数个通孔,且电极上通孔轴心线与环形内绝缘环上通孔的轴心线重合;碳纤维束的一端焊接在电极的通孔中,碳纤维束的另一端穿出环形内绝缘环的通孔。
一种环形碳纤维阴极的制备方法,是按以下步骤完成的:
一、采用绝缘材料以均布的形式钻有通孔,得到环形内绝缘环;将电极材料以均布的形式钻有通孔,得到电极;
二、将多股碳纤维丝捆绑成圆柱形,再浸入到P/Al原子比为10:1、质量分数为20%的偏磷酸铝溶液中浸润35s~40s,再在温度为500℃加热60min~70min,得到碳纤维束;
三、将电极和导电环固定在一起,再将电极和环形内绝缘环固定在一起,再将碳纤维束的一端焊接在电极的通孔中,碳纤维束的另一端穿出环形内绝缘环的通孔;
四、将屏蔽环固定在环形内绝缘环和导电环的表面上,得到环形碳纤维阴极。
本发明的优点:
一、本发明将碳纤维束均匀排布在环形结构电极上,利用碳纤维束的发射性质,在空间内形成均匀分布的电子束流,可以对具有复杂外形的零件进行均匀的表面辐照改性处理;
二、本发明相对于传统的平板式碳纤维阴极,零件的处理效率提高了70%~80%,本发明提高了电子束辐照处理零件的适用范围;
三、使用本发明得到的环形碳纤维阴极对表面喷涂有Al2O3涂层的不锈钢轴承进行电子束辐照20次后涂层表面原有的疏松颗粒状表面,转变为均匀的重熔表面形貌;
四、使用本发明得到的环形碳纤维阴极对基体进行电子束辐照处理后,增强了基体的耐磨损性能。
本发明可获得一种环形碳纤维阴极。
附图说明
图1为具体实施方式一所述的一种环形碳纤维阴极的俯视图;
图2是图1沿A-A的剖视图;
图3为束流柱状图;
图4为表面喷涂有Al2O3涂层的不锈钢轴承的SEM图;
图5为使用试验一得到的环形碳纤维阴极对表面喷涂有Al2O3涂层的不锈钢轴承进行电子束辐照20次后的SEM图;
图6为表面喷涂有Al2O3涂层的不锈钢轴承磨痕的SEM图;
图7为使用试验一得到的环形碳纤维阴极对表面喷涂有Al2O3涂层的不锈钢轴承进行电子束辐照20次后的轴承的SEM图。
具体实施方式
具体实施方式一:本实施方式是一种环形碳纤维阴极包括屏蔽环1、螺孔2、电极3、环形内绝缘环4、导电环5和碳纤维束6;
所述的电极3的内部设有环形内绝缘环4,电极3的上下两端均设有导电环5;环形内绝缘环4和导电环5的上下两端均设有屏蔽环1;
所述的屏蔽环1上设有螺孔2,螺丝通过螺孔2将屏蔽环1、导电环5和电极3固定;
所述的电极3和环形内绝缘环4上均布数个通孔,且电极3上通孔轴心线与环形内绝缘环4上通孔的轴心线重合;碳纤维束6的一端焊接在电极3的通孔中,碳纤维束6的另一端穿出环形内绝缘环4的通孔。
图1为具体实施方式一所述的一种环形碳纤维阴极的俯视图;
图2是图1沿A-A的剖视图;图2中1为屏蔽环,2为螺孔,3为电极,4为环形内绝缘环,5为导电环,6为碳纤维束。
本实施方式的优点: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哈尔滨工业大学,未经哈尔滨工业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10357767.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防眩光高亮度HID氙气灯
- 下一篇:真空灭弧室及其触头结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