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大黄酸在制备抑制木糖葡萄球菌生物被膜药物中的用途有效
申请号: | 201510357717.6 | 申请日: | 2015-06-25 |
公开(公告)号: | CN104958284B | 公开(公告)日: | 2017-08-29 |
发明(设计)人: | 李艳华;杨艳北;王畅;王帅;周永辉;高凌飞;任涌志;王晓婷 | 申请(专利权)人: | 东北农业大学 |
主分类号: | A61K31/192 | 分类号: | A61K31/192;A61P31/04 |
代理公司: | 北京思元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11598 | 代理人: | 余光军 |
地址: | 150030 黑龙江*** | 国省代码: | 黑龙江;2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大黄 制备 抑制 葡萄球菌 生物 药物 中的 用途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大黄酸新医药用途,尤其涉及大黄酸在制备抑制木糖葡萄球菌或木糖葡萄球菌生物被膜的药物中的应用,属于大黄酸新医药用途领域。
背景技术
木糖葡萄球菌是一种血浆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CNS)。此菌广泛分布于自然界,以往认为是非致病菌。近几年,血浆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被认为是形成奶牛乳房炎的新兴病原菌。奶牛乳房炎是对奶业危害十分严重的疾病之一,也是导致奶牛淘汰的第三大疾病。引起奶牛乳房炎不易治愈和反复发作的最有说服力的说法就是其有很强的生物被膜(Biofilm,BF)形成能力。生物被膜是细菌产生的多聚复合物基质将自身包绕,黏附于无活性物体或活体表面,形成的有一定结构的细菌群体;它可以抵抗宿主免疫力和抗生素抑菌杀菌作用;生物被膜内细菌容易对抗生素产生广泛的耐药性,造成感染难以治愈,反复发作。
生物被膜状态的细菌与浮游态的细菌在组成结构、生理特性、耐药性等方面差异较大。生物被膜状态的细菌对抗生素及宿主的免疫反应是不敏感的,生物被膜状态的细菌对抗菌剂的耐药性是一个多因素过程,主要是生物被膜中细菌与其浮游态在生理性上有所不同。生物被膜形成后细菌可表达出独特的、不同于浮游菌的生物被膜表型,表达独特的抗性基因。由于细菌生物被膜的耐药机制完全不同于浮游菌,能够抑制浮游态的细菌的抗菌药物不一定能够干预或抑制细菌生物被膜;临床上发现即使反复试验证明有效的药物,但也不能清除生物被膜,导致感染迁延不愈,浪费了大量的人力及物力,形成了公共卫生问题。
大黄酸,化学名称为1,8-二羟基-3-羧基蒽醌,是从大黄属、蓼属、鼠李属和番泻叶等中药中分离得到的活性成分。近年来,对大黄酸药理作用机制进行的大量深入研究发现,大黄酸具有广泛的药理作用,主要集中在抑制细胞增殖、抗炎、抑制肝脏和肾脏纤维化等方面。
迄今为止,尚无大黄酸对木糖葡萄球菌生物被膜具有干预或抑制作用的报道。
发明内容
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大黄酸在制备抑制木糖葡萄球菌或干预木糖葡萄球菌生物被膜的药物上的新用途。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本发明首先体外建立了木糖葡萄球菌生物被膜,在此基础上,通过结晶紫法以及扫描电镜研究了大黄酸对木糖葡萄球菌生物被膜的干预作用。
本发明通过结晶紫法研究了不同药物浓度下大黄酸对木糖葡萄球菌生物被膜的干预作用,结果表明在1/2MIC、1/4MIC以及1/8MIC时,大黄酸对木糖葡萄球菌生物被膜形成的抑制作用,呈现剂量依赖性。
通过扫描电镜观察发现,大黄酸有显著的抑制木糖葡萄球菌生物被膜形成的活性。
综上所述,大黄酸对木糖葡萄球菌生物被膜有很好的干预和抑制作用,因此,大黄酸可以用于制备抑制木糖葡萄球菌生物被膜的药物。
本发明进一步公开了一种抑制木糖葡萄球菌的药物组合物,包括:预防或治疗上有效量的大黄酸和药学上可接受的辅料或载体。
本发明还公开了一种抑制木糖葡萄球菌生物被膜的药物组合物,包括:预防或治疗上有效量的大黄酸和药学上可接受的辅料或载体。
所述的抑制木糖葡萄球菌生物被膜包括干预木糖葡萄球菌生物被膜的形成或杀灭成熟的生物被膜内的木糖葡萄球菌。
所述的载体或辅料是指药学领域常规的载体或辅料,例如:稀释剂、崩裂剂、润滑剂、赋形剂、粘合剂、助流剂、填充剂、表面活性剂等;另外,还可以在组合物中加入其它辅助剂如香味剂和甜味剂。
所述稀释剂可以是一种或几种增加片剂重量和体积的成分;常用的稀释剂包括乳糖、淀粉、预胶化淀粉、微晶纤维素、山梨醇、甘露醇以及无机钙盐等。其中最常用为乳糖、淀粉、微晶纤维素。
所述崩解剂可以为交联聚乙烯吡咯烷酮(与总重量比为2-6%),交联羧甲基纤维素钠(与总重量比为2-6%)、海藻酸(与总重量比为2-5%)、微晶纤维素(与总重量比为5-15%)中之一种或几种混合物。其中以交联聚乙烯吡咯烷酮(与总重量比为2-7%),交联羧甲基纤维素钠(与总重量比为2-6%)为佳。最佳为交联聚乙烯吡咯烷酮(与总重量比为2-6%)。
所述的润滑剂包括硬脂酸,硬脂酸钠,硬脂酸镁,硬脂酸钙,聚乙二醇,滑石粉,氢化植物油中之一种或几种混合物。其中以硬脂酸镁最为适宜。润滑剂的用量范围(与总重量比)为0.10-1%,一般用量为0.25-0.75%,最佳用量为0.5-0.7%。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东北农业大学,未经东北农业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10357717.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