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水平井完井防砂用控水筛管有效
申请号: | 201510356104.0 | 申请日: | 2015-06-25 |
公开(公告)号: | CN104895533A | 公开(公告)日: | 2015-09-09 |
发明(设计)人: | 邓福成 | 申请(专利权)人: | 长江大学 |
主分类号: | E21B43/08 | 分类号: | E21B43/08;E21B43/32 |
代理公司: | 宜昌市慧宜专利商标代理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 42226 | 代理人: | 彭娅 |
地址: | 434023 湖*** | 国省代码: | 湖北;4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水平 井完井防砂用控水筛管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采油设备领域,特别是一种水平井完井防砂用控水筛管。
背景技术
水平井开发技术已经在油气藏开发中,尤其是底水油藏、薄层油藏和低渗透油气藏得到了广泛的应用。然而,新疆、胜利和大港等油田水平井采油均不同程度的出现了水平井过早出水的现象,出水量日益增高,致使许多油井水淹严重,被迫停产。
针对底水油藏普遍存在底水锥进的问题,国内外形成了许多控水、堵水技术,主要从三个方面采取措施:一是通过调节水平井段的净生产压差,使油水界面匀推进;二是通过人工隔板、采水控锥或注入氮气泡沫,延缓或抑制底水锥进;三是通过化学试剂或分段完井,在油井见水后对油井进行堵水。ICD流量控制技术在20世纪90年代被提出来用来解决水平井水突破的问题,特别是水平井与多分支井的相关问题。ICD具有许多优点,例如:优化生产;延缓水推进;减小和消除环空流动从而降低地层出砂甚至进一步造成堵塞或冲蚀的风险;均衡水平井的的生产剖面,特别是在非均质和裂缝性油藏中,这种油藏容易导致过早水突破,降低最终采收率;改善洗井效果;减小由钻井引起地层伤害的影响。
在现阶段的研究中,控水筛管主要采用的第二种方式进行的,现有的产品中,其结构较复杂,使用过程中存在很严重的冲蚀现象。因此,需要研制出一种结构简单且耐冲蚀的控水防砂筛管应用于实际现场,以降低压力波动而造成的底水锥进,提高生产过程中的采收率。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水平井完井防砂用控水筛管,能够调节生产压力,避免随着较高的瞬时压力造成底水脊进而进入生产管柱。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水平井完井防砂用控水筛管,在基管外套接有筛网和节流器,所述的节流器成筒状,在节流器内壁与基管外壁之间设有节流装置;
节流器的一端通过第一支撑盘与基管连接,节流器的另一端与筛网的一端连通,筛网的另一端通过第二支撑盘与基管连接;
在第一支撑盘与节流装置之间的位置,基管的外壁设有至少一个通孔,使节流器内壁与基管外壁之间形成的腔体与基管内腔连通。
所述的第一支撑盘与基管和节流器之间形成密封。
所述的第二支撑盘与基管和筛网之间形成密封。
优选的方案中,所述的筛网通过筛网支撑支撑在基管的外壁,以使筛网内壁与基管形成腔体。
优选的方案中,筛网下设有过滤丝网。
可选的方案中,所述的节流装置中,环形壁封堵在节流器内壁与基管外壁之间,在环形壁上设有多个节流孔。
进一步优选的方案中,所述节流孔的上游端面设有弧形槽。
进一步优选的方案中,所述的节流孔位于靠近弧形槽边缘的位置。
另一可选的方案中,所述的节流装置中,环形壁封堵在节流器内壁与基管外壁之间,在环形壁上设有多个端面通孔,在端面通孔内可滑动的安装有节流管,节流管为中空结构,节流管上游侧设有用于封堵的端面,节流管上游侧的侧面设有多个侧孔,节流管上设有弹簧,以使节流管部分露出到端面通孔的上游侧。
进一步优选的方案中,在节流管上游侧的端面还设有端面孔。
本发明提供的一种水平井完井防砂用控水筛管,通过采用以上的结构,能够降低采油过程中的见水时间,提高采收率,设置的节流装置能够降低生产压力变化引起底水锥进或脊进问题的产生。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中A-A剖视示意图。
图3为图1中B-B剖视示意图。
图4为图1中C处的局部放大示意图。
图5为图1中C处的优选方案局部放大示意图。
图6为图5的右视图。
图7为图1中C处的另一优选方案局部放大示意图。
图8为图7的右视图。
图9为本发明中可调节流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10为图9中D处的局部放大示意图。
图中:基管1,第一支撑盘2,固定螺钉3,密封圈4,导流环5,节流器6,节流孔61,弧形槽62,可调节流装置63,端面通孔631,弹簧632,节流管633,端面孔634,侧孔635,环形壁64,筛网7,筛网支撑8,过滤丝网9,第二支撑盘10,接箍11。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中,一种水平井完井防砂用控水筛管,包括基管1,本例中的基管1可以为多节也可以是单节,各节之间通过接箍11连接,在最前一节的基管1前端设有封堵头12。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长江大学,未经长江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10356104.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