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木塑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在审
| 申请号: | 201510355123.1 | 申请日: | 2015-06-24 | 
| 公开(公告)号: | CN104893336A | 公开(公告)日: | 2015-09-09 | 
| 发明(设计)人: | 吴昌飞;艾蒙雁 | 申请(专利权)人: | 芜湖市晨曦新型建材科技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C08L97/02 | 分类号: | C08L97/02;C08L67/06;C08K13/02;C08K3/22;C08K3/34;C08K5/14 | 
| 代理公司: | 北京元本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 11308 | 代理人: | 范奇 | 
| 地址: | 241000 安***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材料 及其 制备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木塑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属于建筑材料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植物纤维塑料复合材料(木塑材料)即植物纤维(木材边角料、锯末、枝桠等)、农业纤维(稻糠、稻草、秸秆、亚麻杆、果壳等)和回收塑料(PE、PP、PVC、ABS等)的复合,其是环保、可循环再生材料。木塑材料主要用于建筑领域,目前的产品有:地板、楼梯扶手、桌椅、家具,栅栏、模板、扣板、托盘、垫架、汽车配件、近海建筑等在内的建筑、包装、运输等民用和工业产品。目前市面上的木塑材料可以替代木材及部份塑料产品,但是这些木塑材料产品硬度不足,极容易因磕碰而留下痕迹。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高硬度、抗压抗冲击能力强且重量轻的木塑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本发明的木塑材料,包括下述重量配比的组分:
优选的,上述所述组分重量配比为:
更优选的,所述组分重量配比为:
上述所述聚酯纤维优选为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酯纤维PET、聚对苯二甲酸丁二酯纤维PBT、聚对苯二甲酸丙二酯纤维PTT中的至少一种。本发明中聚酯纤维、植物纤维乱向分布、相互搭接,对混合料形成了网络缠绕,既定型增韧,又抗裂,提高了混合料粘结力,增强了产品的抗冲击性能。
本发明所述不饱和聚酯树脂可以为牌号191、196、197、199、306、307、311、885、885A、886、886A等的不饱和聚酯树脂;所述环烷酸钴作为促进剂,过氧化甲乙酮作为固化剂,有助于最终产品的成型与固化,使产品固化更快、更硬实,从而有利于产品的高强度生成;所述的氢氧化铝和凹凸棒石可使木塑材料产品质地稳定、坚硬,同时可使木塑产品的表层实现不同的材质效果,如烤漆、喷色等,同时也实现了制品的减重、保温、隔热吸音,提高了结构强度、定型增韧、抗老化的性能。
本发明所述木塑材料的制备方法,其是于混料机中将植物纤维、不饱和聚酯树脂、氢氧化铝、聚酯纤维和凹凸棒石在低速运转下搅拌混合20-40min,再以高速运转混料,待物料混合温度在70-90℃时,再将其余组分加入混料,待物料混合温度100-120℃时,低速运转30-60min,将物料置入冷混锅,降温。
上述所述制备方法中,所述低速运转的速度为100-200r/min,所述高速运转的速度为600-1000r/min。
本发明所得木塑材料重量轻、硬度高(邵氏硬度≥50),抗压抗冲击能力强(抗弯曲强度≥30Mpa,抗拉伸强度≥20Mpa),可有效替代木材、部份塑料产品以及金属制品用于建筑领域。
具体实施方式
下述实施例是对于本发明内容的进一步说明以作为对本发明技术内容的阐释,但本发明的实质内容并不仅限于下述实施例所述,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可以且应当知晓任何基于本发明实质精神的简单变化或替换均应属于本发明所要求的保护范围。
实施例1
本实例的木塑材料,包括下述重量配比的组分:
制备方法:于混料机中将植物纤维、不饱和聚酯树脂、氢氧化铝、聚酯纤维和凹凸棒石在120r/min的低速运转下搅拌混合30min,再以800r/min的高速运转混料,待物料混合温度在80℃时,再将其余组分加入混料,待物料混合温度110℃时,以120r/min低速运转40min,将物料置入冷混锅,降温。
实施例2
本实例的木塑材料,包括下述重量配比的组分:
制备方法同实施例1。
实施例3
本实例的木塑材料,包括下述重量配比的组分:
制备方法同实施例1。
实施例4
本实例的木塑材料,包括下述重量配比的组分:
制备方法同实施例1。
实施例5
本实例的木塑材料,包括下述重量配比的组分:
制备方法同实施例1。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芜湖市晨曦新型建材科技有限公司,未经芜湖市晨曦新型建材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10355123.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