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用于微污染水源水质净化的处理方法及新型复合型净水剂在审
申请号: | 201510355075.6 | 申请日: | 2015-06-24 |
公开(公告)号: | CN104891714A | 公开(公告)日: | 2015-09-09 |
发明(设计)人: | 叶芳 | 申请(专利权)人: | 叶芳 |
主分类号: | C02F9/04 | 分类号: | C02F9/04;C02F1/52 |
代理公司: | 北京众合诚成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46 | 代理人: | 连围 |
地址: | 510410 广东省广州市白***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用于 污染 水源 水质 净化 处理 方法 新型 复合型 净水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到水处理的净水剂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应用去除微污染水源中有机污染物的复合型净水剂。
背景技术
近年来随着工业的发展、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及农用化学品种类和数量的增加,许多水源已受到不同程度的污染;并随着经济的发展,水质分析手段的进步,以及人类对饮用水水质的更高要求,微污染受到的关注也越来越高。然而,现有常规的处理微污染水工艺(混凝→沉淀→过滤→消毒)不能有效去除微污染水源水中的有机物、氨氮等污染物,同时液氯很容易与原水中的腐殖质结合产生消毒副产物(DBPs),直接威胁饮用者的身体健康,无法满足人们对饮用水安全性的需要;同时随着生活饮用水水质标准的日益严格,微污染水源水处理不断出现新的问题。因此,选择适合我国国情的微污染水源水处理技术方案已经引起了人们的高度重视。
针对微污染水源水的处理问题,在饮用水常规处理工艺的基础上,目前主要有强化处理技术、预处理技术以及深度处理技术。
1、强化传统水处理工艺
强化处理是针对当前不断提高的水质标准,在现有的工艺基础上经过改进、优化和新增以去除病毒微生物、有机污染物以及有机污染物引起的色度、嗅味、藻类、藻毒素、卤仿前质、致突变物质等为主要目标的。
(1)强化混凝技术
强化混凝技术是指通过改善混凝剂性能、优化混凝工艺条件,提高混凝沉淀工艺对有机污染物的去除效果。
(2)强化沉淀技术
沉淀分离是常规给水处理工艺的重要组成部分,沉淀分离的效果对后续处理工艺和最终出水水质有较大影响。目前主要有几种方式加强沉淀处理:投加高效新型高分子絮凝剂,提高絮凝体的沉降特性;优化改善沉淀池的水力学条件,提高沉淀效率;提高絮凝颗粒的有效浓度,提高对原水中有机物进行的连续性网捕、扫裹、吸附、共沉等作用,从而提高其沉淀分离效果。
(3)强化过滤技术
强化过滤技术则是在不预加氯的条件下,在滤料表面培养繁育微生物,利用微生物的生长繁殖活动去除水中的有机物。
2、预处理技术
在传统工艺之前设置预处理工艺,对水中的污染物进行初步去除,可以最大限度地提高对污染物的去除能力。
(1)化学氧化法
化学氧化预处理技术就是依靠投加的化学氧化剂,分解破坏水中有机污染物,再利用混凝剂脱除胶体悬浮物,使水质达到处理要求。
(2)生物氧化法
生物预处理是指在常规净水工艺之前,增设生物处理工艺,借助于微生物群体的新陈代谢活动,去除水中可生化有机物特别是低分子可溶性有机物、氨氮、亚硝酸盐、铁、锰等污染物。
(3)预吸附处理技术
吸附预处理主要是利用吸附剂的吸附特性去除微污染水源水中的有机污染物,常用的吸附剂有活性炭、粘土、硅藻土、沸石等。其中活性炭对BOD5、CODCr、色度以及大多数有机物有良好的吸附能力。
3、微污染水源深度处理技术
深度处理是指在常规处理工艺以后,采用适当的处理方法,将常规处理工艺不能有效去除的污染物或消毒副产物的前驱物加以去除。
(1)臭氧活性炭联用深度处理技术
臭氧-活性炭联用工艺先进行臭氧氧化再进行活性炭吸附,能够同时发挥臭氧、活性炭的优势。臭氧的加入能够将大分子有机物氧化分解为小分子有机物,提升活性炭的去除效果。
(2)生物活性炭技术
生物活性炭是利用生长在活性炭上的微生物的生物氧化作用,从而达到去除污染物的目的。
(3)膜过滤深度处理技术
膜过滤是微污染水源水深度处理领域中另一个重要、高效的深度处理手段,以微滤、超滤、纳滤、反渗透为主的膜过滤技术可以较为有效地去除水中嗅味、色度、消毒副产物前体物及细菌等。
(4)光催化氧化深度处理技术
光催化氧化是以化学稳定性和催化活性很好的TiO2为代表的n型半导体为敏化剂的一种光敏化氧化,水中优先控制有机污染物有很强的氧化能力。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叶芳,未经叶芳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10355075.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