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生物燃料及其制备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510353853.8 | 申请日: | 2015-06-24 |
公开(公告)号: | CN104946338B | 公开(公告)日: | 2018-05-29 |
发明(设计)人: | 古世活;方明;刘安天;刘春标 | 申请(专利权)人: | 广州明颂生物质成型燃料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10L5/44 | 分类号: | C10L5/44 |
代理公司: | 北京东方盛凡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562 | 代理人: | 宋平 |
地址: | 511453 广东省广州市南***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生物燃料 制备 生物质燃料 燃烧 有机质 污水处理厂 有机质含量 成分混合 发酵处理 粉碎处理 合理配比 无氧环境 粉碎机 海藻 氯酸钾 锯末 煤粉 松叶 污泥 餐桌 燃料 转化 | ||
本发明涉及生物燃料技术领域,尤其是生物燃料及其制备方法,通过对田泥、煤粉、锯末面、松叶、海藻、餐桌剩料、污水处理厂的污泥进行合理配比设计,再将其置于粉碎机中粉碎处理,进而使得初料之中的原料成分混合均匀,并且使得有机质含量能够满足生物质燃料的需求,进而确保能够制备出适合于燃烧的生物燃料,并且使得原料有机质的加入量相对较低,进而降低了生物质燃料的制备成本;再结合粉碎完成之后,再加入氯酸钾进行混合后,控制温度为50‑80℃的无氧环境下发酵处理,进而使得原料中的有机质成分得到转化,进而提高燃料的燃烧热值,进而改善生物质燃料的品质,使得1吨生物燃料燃烧的热值相当于0.57‑0.61吨标煤的燃烧热值。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生物燃料技术领域,尤其是一种生物燃料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生物燃料是随着能源紧缺,能源价格上涨而延伸出来的一种新型的能源物质,它是经过光合作用“沉淀”下来的产物,由于其可再生性强,污染较低等特性,而倍受青睐。
近几年,随着生物燃料的不断推广和应用,进而使得生物燃料的生产技术得到较为空前的发展,目前,其现有技术文献的量已经难以数计,但是,这些生物燃料生产技术都有一个共同点,都是将生物质原料进行混合后,直接在高温高压的环境下挤压成型,如市场上出现的机压钢碳等等。虽然,这种技术能够使得制备的生物燃料的燃烧值相比传统的生物质燃料的燃烧热值较高,但是其对生物质原料的利用率依然较低,使得生物质原料释放出来的热量依然不能达到最优;并且,在制备过程中,需要添加大量的生物质原料,进而造成生物质燃料的制备成本较高;同时,在制备过程中,由于需要挤压成型处理,而对于直接采用生物质原料,如锯末面进行挤压,是很难以成型,再如采用松叶直接挤压,其相互之间的组织结构变化时的能耗较大,进而导致生物质燃料的制备成本较大。
为此,本研究者对于生物燃料在结合实际生产过程中,通过发酵技术的引入,使得生物质原料首先经过无氧环境的发酵处理,进而使得生物质原料之间的组织结构发生致密性的变化,进而降低了对生物质燃料制备过程中的挤压能耗,并且改善了生物燃料的品质,为生物燃料技术领域提供了一种新思路。
发明内容
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生物燃料及其制备方法。
具体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
一种生物燃料,其原料成分以重量份计为田泥21-33份、煤粉3-5份、锯末面11-37份、松叶100-300份、海藻15-17份、餐桌剩料33-73份、汽油0.3-1.1份、氯酸钾0.1-0.9份、污水处理厂的污泥23-53份。
所述的料成分以重量份计为田泥27份、煤粉4份、锯末面23份、松叶200份、海藻16份、餐桌剩料53份、汽油0.7份、氯酸钾0.8份、污水处理厂的污泥33份。
所述的田泥,其有机质含量为30-40%,水分含量为13-27%。
所述的污水处理厂的污泥,其水分含量为20-35%。
上述的生物燃料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将田泥、煤粉、锯末面、松叶、海藻、餐桌剩料、污水处理厂的污泥进行混合后,再将其置于粉碎机中进行粉碎处理,待粉碎处理完成后,得初料;
(2)将步骤1)的初料与氯酸钾进行混合,再将其搅拌混合均匀后,将其送入温度为50-80℃的环境中,并控制环境为无氧环境,将其洒水使其混合料的水分含量为35-45%,再将其堆成堆后发酵处理10-20h,再将其进行翻抛处理,再调整水分含量为19-27%,再将其堆成堆发酵处理10-30天,获得发酵料;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广州明颂生物质成型燃料有限公司,未经广州明颂生物质成型燃料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10353853.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