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复合型地下环廊防火分隔装置及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510351337.1 | 申请日: | 2015-06-23 |
公开(公告)号: | CN105041364B | 公开(公告)日: | 2019-08-09 |
发明(设计)人: | 施孝增;倪丹;尤嬿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市政工程设计研究总院(集团)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E21F1/00 | 分类号: | E21F1/00;E21F5/00;E21D9/14;F04D27/00 |
代理公司: | 上海弼兴律师事务所 31283 | 代理人: | 杨东明;刘必榕 |
地址: | 200092 上***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复合型 地下 防火 分隔 装置 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复合型地下环廊防火分隔装置及方法,该复合型地下环廊包括一地下环廊和一联络道,地下环廊通过联络道与城市地下快速隧道连通,联络道的两侧壁上分别设有一侧壁排风通路和一侧壁送风通路,侧壁排风通路包括一排风井道,排风井道内设有一排风装置,侧壁送风通路包括一送风井道,送风井道内设有一送风装置,联络道将排风井道的下端和送风井道的下端连通,排风井道的上端和送风井道的上端均连通于地面。本发明不仅能有效避免城市地下快速隧道或者地下环廊在火灾工况下的烟气互串,而且不影响消防车辆通过联络道,显著提高消防救援效率和可靠性,且具有施工成本低、施工方便、周期短、效益高、维护成本低等优点。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隧道通风类,具体地讲是复合型地下环廊防火分隔装置及方法,适用于城市地下快速隧道与地下环廊之间的防火分隔。
背景技术
随着国民经济发展,城市交通事业发展迅速,城市地下交通道路建设也随之突飞猛进。地下环廊是近几年出现的一种新型的城市地下交通道路,用于连接各地块车库而修筑的位于道路下方的并布有独立出入口的地下公共通道,通常呈环状。
复合型地下环廊通常指与城市地下快速隧道相结合的地下环廊。该复合型地下环廊存在一系列的火灾消防问题,因为地下环廊的设计行车速度通常为20km/h,而城市地下快速隧道的行车速度在50-60km/h,二者设计通行车速的悬殊给隧道与环廊的消防排烟系统带来了难题。
城市地下快速隧道和地下环廊的排烟方式的不同会导致火灾烟气互串。工程设计中把地下环廊的防火分区独立于城市地下快速隧道设置,地下环廊由于其环状布置的特殊性,通常采用横向通风系统,火灾时进行横向排烟,气流流向以横向为主;城市地下快速隧道火灾工况下通常采用纵向排烟系统,二者排烟方式的不同,导致城市地下快速隧道发生火灾时,其烟气极易在纵向高速气流的作用下进入地下环廊,引起火灾蔓延。同样,地下环廊发生火灾时,环廊内部的烟气极易受城市地下快速隧道的纵向气流影响,导致排烟效率降低、效果变差。
传统设计中对城市地下快速隧道与地下环廊的防火分隔通常采用设置物理防火卷帘或者防火水幕。采用物理防火卷帘的复合型地下环廊,火灾时,防火卷帘确可以形成快速隧道与地下环廊的有效阻隔,但是同时也阻隔了消防救援车辆进入火灾现场的通道。采用防火水幕进行分隔的复合型地下环廊,可以同时解决防火分隔与消防救援车通行的问题,但是需要提供巨大的消防水池,以供应水幕的水量,同时还需要为消防排水提供巨大的消防泵房,其施工及维护成本大,这对工程投资经济化、工程设计方案合理化是一个巨大的挑战。
发明内容
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为了克服现有防火水幕分隔存在的施工及维护成本大的缺陷,提供一种复合型地下环廊防火分隔装置及方法。
本发明是通过下述技术方案来解决上述技术问题:
一种复合型地下环廊防火分隔装置,该复合型地下环廊包括一地下环廊和一联络道,所述地下环廊通过所述联络道与城市地下快速隧道连通,其特点在于,所述联络道的两侧壁上分别设有一侧壁排风通路和一侧壁送风通路,所述侧壁排风通路包括一排风井道,所述排风井道内设有一排风装置,所述侧壁送风通路包括一送风井道,所述送风井道内设有一送风装置,所述联络道将所述排风井道的下端和所述送风井道的下端连通,所述排风井道的上端和所述送风井道的上端均连通于地面。
较佳地,所述侧壁排风通路和所述侧壁送风通路均位于所述联络道的靠近所述城市地下快速隧道的一端。这样,防火隔离的效果较好。
较佳地,所述联络道的一侧邻接于所述城市地下快速隧道的行车方向的上游,另一侧邻接于所述城市地下快速隧道的行车方向的下游,所述侧壁送风通路位于所述联络道的一侧,所述侧壁排风通路位于所述联络道的另一侧。这样,侧壁送风通路与侧壁排风通路在联络道内形成风幕的流向与城市地下快速隧道的行车方向相同,进一步提高防火隔离的效果。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市政工程设计研究总院(集团)有限公司,未经上海市政工程设计研究总院(集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10351337.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足三里穴位按压钳
- 下一篇:一种系带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