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节能隔音的门框无效
申请号: | 201510350749.3 | 申请日: | 2015-06-19 |
公开(公告)号: | CN104895450A | 公开(公告)日: | 2015-09-09 |
发明(设计)人: | 邓成湘;吴奋勇;涂秋庭 | 申请(专利权)人: | 佛山市三水金大田门业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E06B1/02 | 分类号: | E06B1/02;E06B5/20;E06B3/70;E06B5/16;E06B7/22 |
代理公司: | 北京科亿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350 | 代理人: | 肖平安 |
地址: | 528000 广东省佛山市三水区白坭***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节能 隔音 门框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金属门,尤其是一种用于家居、办公场所的节能隔音的门框。
背景技术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生活水平的提高,建筑用门已从传统的木质、塑料门转身钢质门,钢质门以良好的安全、牢固性能和加工性能,而成为建筑用门的首选,通过对钢板的剪、压、冲孔、焊接、电镀、喷涂等工艺,可实现快速、批量生产,也可实现非标定制,提高了材料利用率和生产效率,降低了生产成本,为社会创造了巨大的财富。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发明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金属门的节能、隔音问题而设计的,特别是对于钢质入户门的节能和隔音问题,提供一种节能隔音的门框。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节能隔音的门框,包括门框及门扇,所述门框为分体结构,将传统的整体式门框分成内外门框,内外框之间使用条状可调节角钢连接,内外框之间用铝合金或塑料封板覆盖/密封(使用铝合金封板时一端加装橡塑密封条);门框与门扇贴合面(止口位)安装波浪形静音胶条。
所述门框的内框和外框之间嵌入门框封板,所述封板为塑料材质,封板与门框之间用橡塑条进行密封。
所述门框与门扇搭接部分设置多腔型隔热密封胶条。
本发明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1.隔断门框、门扇冷桥,阻止室内外热量传导,节约能源;
2.静音,降低门扇与门框关闭时的碰撞单,减缓室外声音、振动的传导;
3.门框宽度(嵌套墙厚)尺寸可调,对于不同墙厚的产品门框可实现标准尺寸生产,提高材料利用率和生产效率;
4.解决现有钢质门整体门框只能一边设置装饰边的现状,提高产品美观度。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结构示意图。
1-门框;2-门扇;3-内框;4-外框;5-波浪形静音胶条。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及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的描述,以便于更清楚的理解本发明要求保护的技术思想。
如图1所示,本发明一种节能隔音的门框,包括门框1及门扇2,所述门框1为分体结构,将传统的整体式门框分成内外门框,内外框之间使用条状可调节角钢连接,内外框之间用铝合金或塑料封板覆盖/密封(使用铝合金封板时一端加装橡塑密封条);门框1与门扇2贴合面(止口位)安装波浪形静音胶条5;门扇2为相对称的“C”形结构板多点焊接而成,两件板之间加装隔热胶条,门扇2边板空腔部分填充桥洞板。
门框1内框3和外框4之间嵌入门框封板,所述封板为塑料材质,根据门框内外框之间距离加工封板宽度,封板与门框1之间用橡塑条进行密封。
同时,使用门框伸缩调节结构,门框1可采用分体方式,使门框内外都可以有造型,门框1的剖面结构尺寸也可标准化,能满足不同墙厚要求,根据订单尺寸只需改变门框料(内外门框)长度尺寸,不仅提高了材料利用率,也提高了生产效率,降低了生产成本。
所述门扇2为全钢板结构或钢板玻璃结构,门扇2主体结构为前后(内外)钢板结构,前后钢板之间嵌入隔热密封胶条,门扇2前后钢板之间采用点焊方式连接,形成稳固整体。前后钢板之间空腔之间填充隔热、隔音、防火材料材料如防火泡沫、珍珠岩、桥洞板等。
所述门框1与门扇2搭接部分设置多腔型隔热密封胶条,以完全隔绝冷桥,并阻止室外噪音传递进室内。
由于金属的热传导系数高(钢材传热系数λ=45W/M.K,塑料的导热系数低,只有钢材的1/550-1/600),所以现有的钢质门通过钢质门框、门扇很容易将室内的冷气传导至室外,同时,夏天时,也很容易将室外的热量传递到室内,降低空调效果,加大空调能量消耗,特别是在室内外温差大时,能量损耗更大。
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可根据以上描述的技术方案以及构思,做出其它各种相应的改变以及变形,而所有的这些改变以及变形都应该属于本发明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之内。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佛山市三水金大田门业有限公司,未经佛山市三水金大田门业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10350749.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