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曲线轮廓误差补偿的调节控制系统及误差补偿的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510350543.0 | 申请日: | 2015-06-23 |
公开(公告)号: | CN104932433A | 公开(公告)日: | 2015-09-23 |
发明(设计)人: | 张万军 | 申请(专利权)人: | 张万军 |
主分类号: | G05B19/4103 | 分类号: | G05B19/4103;G05B19/19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730000 甘肃省兰*** | 国省代码: | 甘肃;6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曲线 轮廓 误差 补偿 调节 控制系统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机电一体化的数控插补及轮廓误差控制的领域,更具体的说,涉及一种曲线轮廓误差补偿的调节控制系统及误差补偿的方法。
背景技术
近年来,随着制造业的迅速发展、多轴联动的CNC机床以其高速、高精度高质量加工的优势,在航天、航海、精密模具等制造业的加工具领域有非常广泛的应用。但多轴联动的CNC机床由于受机械传动、电气控制、伺服系统动态响应特性、轮廓误差协调各轴匹配各轴的参数等,多轴联动的CNC机床加工时常常产生轮廓误差。
以往的曲线轮廓误差补偿的调节控制系统和误差补偿的方法,存在很大的局限性,主要表现在:
(1)以往的机床没有曲线轮廓误差补偿的装置,只依赖于一般的数控机床,通过数控机床上的硬件和软件程序,只做微小量的补偿,没有较大范围的补偿,甚至没有专门的误差补偿装置,误差补偿的效果很差;
(2)以往的曲线轮廓误差补偿装置没有内置曲线交叉耦合轮廓误差补偿器和曲线交叉耦合补偿器,只是针对通用的曲线插补而设计,曲线插补算法的有效性有待进一步优化;
(3)以往的曲线轮廓误差补偿没有采用交叉耦合轮廓误差补偿法,轮廓误差较低,插补控制精度不高,没有最大限度地减小单轴方向的震动。
发明内容
本发明是为了克服上述不足,给出了一种曲线交叉耦合轮廓误差补偿的调节控制系统。
本发明进一步限定的技术方案如下:
为了解决以上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曲线交叉耦合轮廓误差补偿的调节控制系统,包括数控PC、曲线交叉耦合轮廓误差补偿调节运动控制卡、驱动器、伺服电机模块及位置反馈检测模块。所述的数控PC包括数控PC机、显示器及PCI接口芯片;一端与显示器相连实现人机对话,另一端通过PCI接口芯片与曲线交叉耦合轮廓误差补偿调节运动控制卡相连接,实现曲线交叉耦合轮廓误差的补偿。
所述的曲线交叉耦合轮廓误差补偿调节运动控制卡包括;所述的曲线交叉耦合轮廓误差补偿调节运动控制卡、PCI9025芯片、CPLD、通讯模块、I/O接口电路模块及曲线交叉耦合轮廓误差补偿器。
具体地,所述的CPLD采用MAX7000E芯片,编程灵活、系统断电后编程信息不丢失。
所述的通讯模块采用光纤电缆线和RS482通讯线,实现数据的传输及通讯。
所述的D/A转化电路模块包括数模转换器和运算放大电路,实现由数字量到模拟量的转化,达到数控机床曲线轮廓控制的要求;所述的数模转换器采用TI公司的32位单通道串行电压为10V输入型数模转换器。
所述的驱动器包括x轴电机驱动器、y轴电机驱动器、z轴的电机驱动器。
具体地,所述的x轴的电机驱动器采用6SL3210-5CB13-7AA0的驱动器,完成x轴的电机驱动。
所述的y轴的电机驱动器采用6SL3210-5CB12-0AA0的驱动器,完成y轴的电机驱动。
所述的z轴的电机驱动器采用6SL3210-5CB11-1AA0的驱动器,完成z轴的电机驱动。
所述的伺服电机模块包括x轴的伺服电机、y轴的伺服电机、z轴的伺服电机。
具体地,所述的x轴伺服电机采用1FL4044-0AF21-0AA0的伺服驱动电机。
所述的y轴伺服电机采用1FL4033-0AF21-0AA0的伺服驱动电机。
所述的z轴伺服电机采用1FL4032-0AF21-0AA0的伺服驱动电机。
所述的曲线交叉耦合轮廓误差补偿器包括DSP模块、D/A输出模块、I/O扩展功能模块、交叉耦合轮廓补偿调节器。
具体地,所述的DSP模块采用TI公司的32位DSP TMS320F2812CCS芯片,具有较强的曲线轮廓插补运算能力和信号处理能力。
所述的D/A输出模块具有数/模转换功能,可以将数字量转化为模拟量。
所述的I/O扩展功能模块包括RAM,是外围存储模块,存储容量为16GB。
所述的交叉耦合轮廓补偿调节器,通过交叉耦合电路及硬件装置,改变调节参数p实现曲线轮廓误差补偿的调节。
本发明还提供了另一种技术方案:
一种曲线交叉耦合轮廓误差补偿的调节控制的方法,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一、建立单轴联动的机床及空间曲线模型;
1)、建立单轴联动的机床模型,得到二阶轮廓控制系统误差模型;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张万军,未经张万军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10350543.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