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呼叫转移设置提示方法及终端有效
申请号: | 201510349775.4 | 申请日: | 2015-06-23 |
公开(公告)号: | CN105101132B | 公开(公告)日: | 2019-03-15 |
发明(设计)人: | 董慧;韦秀长;张俊;李笑郁;张成岩;严斌峰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联合网络通信集团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4W4/16 | 分类号: | H04W4/16 |
代理公司: | 北京中博世达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11274 | 代理人: | 申健 |
地址: | 100033 ***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呼叫转移 设置 提示 方法 终端 | ||
1.一种呼叫转移设置提示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终端检测到设置呼叫转移功能的操作;
在所述设置呼叫转移的操作满足预设条件时,所述终端向用户提示启用所述呼叫转移功能导致的风险事件,以便所述用户确认是否启用所述呼叫转移功能;
所述终端接收所述用户输入的呼叫转移设置确认命令,则为所述用户开通呼叫转移业务;
其中,所述预设条件为:所述呼叫转移功能由所述用户设置且设置的呼转号码为无效号码,或所述呼叫转移功能由软件设置;所述呼转号码为无效号码包括:所述呼转号码为停机号码,或所述呼转号码为关机号码,或所述呼转号码为空号。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若所述呼叫转移功能由所述用户设置且所述呼转号码为无效号码,所述终端向用户提示风险事件具体包括:
所述终端提示所述用户将设置所述呼叫转移功能、所述呼转号码为无效号码以及设置所述呼叫转移功能会造成漏接电话。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若所述呼叫转移功能由软件设置,所述终端向用户提示风险事件具体包括:
所述终端向所述用户提示所述软件正在进行呼叫转移功能设置、设置的呼转号码为无效号码,以及设置所述呼叫转移功能会造成漏接电话;
或,所述终端向所述用户提示所述软件正在进行呼叫转移功能设置、所述呼转号码不是无效号码、设置所述呼叫转移功能会产生经济损失、造成漏接电话。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若所述呼叫转移功能是所述用户设置的且所述呼转号码不是无效号码,所述终端则启用所述呼叫转移功能。
5.根据权利要求1-4任一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终端检测到设置所述呼叫转移功能的操作包括:
所述终端检测到系统设置菜单中的所述呼叫转移功能按钮通过键盘设置为开启状态,则确定检测到了设置呼叫转移的操作,并确定所述呼叫转移功能是由所述用户设置的;
或,所述终端通过键盘接收到了输入的预设指令,则确定检测到了设置呼叫转移的操作,并确定所述呼叫转移功能是由所述用户设置的;
或,所述终端检测到呼叫转移功能函数被调用且不存在键盘操作,则确定检测到了设置呼叫转移的操作,并确定所述呼叫转移功能是由所述软件设置的。
6.根据权利要求1-4任一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终端判断所述呼转号码是无效号码具体包括:
所述终端根据号码编码规则判断所述呼转号码是空号,则确定所述呼转号码是无效号码;
若所述终端根据号码编码规则判断所述呼转号码不是为空号,所述终端在号码数据库中查询到所述呼转号码,并根据所述号码数据库记录的所述呼转号码的状态判断所述呼转号码是否为无效号码。
7.一种终端,其特征在于,包括:
监控模块,用于检测是否有设置呼叫转移功能的操作;
判断模块,用于在所述监控模块检测到设置所述呼叫转移功能的操作时,判断所述设置所述呼叫转移功能的操作是否满足预设条件;
提示模块,用于在所述判断模块判断所述设置所述呼叫转移功能的操作满足预设条件时,向用户提示启用所述呼叫转移功能导致的风险事件,以便所述用户确认是否启用所述呼叫转移功能;
接收模块,用于接收所述用户输入的呼叫转移设置确认命令;
业务开通模块,用于在所述接收模块接收所述用户输入的呼叫转移设置确认命令之后,为所述用户开通呼叫转移业务;
其中,所述预设条件为:所述呼叫转移功能由所述用户设置且设置的呼转号码为无效号码,或所述呼叫转移功能由软件设置;所述呼转号码为无效号码包括:所述呼转号码为停机号码,或所述呼转号码为关机号码,或所述呼转号码为空号。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终端,其特征在于,若所述呼叫转移功能由所述用户设置且所述呼转号码为无效号码,所述提示模块具体用于,提示所述用户将设置所述呼叫转移功能、所述呼转号码为无效号码以及设置所述呼叫转移功能会造成漏接电话。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联合网络通信集团有限公司,未经中国联合网络通信集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10349775.4/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