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旋转挤压式磁流变减振器有效
| 申请号: | 201510346926.0 | 申请日: | 2015-06-19 |
| 公开(公告)号: | CN104963982B | 公开(公告)日: | 2017-04-05 |
| 发明(设计)人: | 张进秋;姚军;毕占东;贾进锋;刘义乐;张健;腾涛;何旭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人民解放军装甲兵工程学院 |
| 主分类号: | F16F9/32 | 分类号: | F16F9/32;F16F9/53 |
| 代理公司: | 北京北新智诚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11100 | 代理人: | 满靖 |
| 地址: | 100072***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旋转 挤压 流变 减振器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磁流变减振器,尤指一种旋转挤压式磁流变减振器,属于磁流变减振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磁流变减振器是应用了磁流变液这种可控流体的新型减振器。在不同磁场下,磁流变液剪切屈服强度不同,迫使磁流变液流动的剪切力也不一样,也就是说磁流变减振器所提供的阻尼力是可变的。因而,通过控制外加磁场,便可达到磁流变减振器阻尼力可调的目的。正是由于磁流变减振器具有这一重要工程应用价值,目前已引起业界对磁流变减振器的广泛研究。
根据磁流变液的流动模式,磁流变减振器可分为剪切式、阀式、挤压式以及两种模式的混合工作模式,其中的剪切阀式磁流变减振器的应用最为普遍。但是,这种剪切阀式磁流变减振器主要存在以下不足之处:第一,磁流变液用量多,但实际发生磁流变效应的磁流变液很少,也就是说磁流变液的利用率不高;第二,磁流变液易沉淀堵塞;第三,阻尼力调节范围固定,不能灵活调节。而挤压式磁流变减振器可提供的阻尼力大,所需的磁流变液用量很少而发生磁流变效应的磁流变液多,且不易沉淀堵塞,但挤压式磁流变减振器同样存在阻尼力调节范围固定,不能灵活调节的缺点。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旋转挤压式磁流变减振器,其通过将减振器主体的直线运动转变为减振器主体外部的位移转变构件的旋转运动这种位移放大方式实现了阻尼力的缩小,从而使得阻尼力的调节范围不再固定不变,而是可以根据激励源的需求来灵活调节,并且本发明具有磁流变液用量少、不易沉淀堵塞的优点。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了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旋转挤压式磁流变减振器,其特征在于:它包括减振器主体,减振器主体中带动圆盘沿轴心作直线挤压运动的主轴伸出端与位移转变构件相连,位移转变构件包括固定在减振器主体上的支架,支架上固定有支承座,支承座内穿设的丝杠一端与安装在移动块上的滚珠螺母活动相连,移动块与主轴伸出端固定相连,丝杠另一端连接有作旋转运动的连杆组。
所述移动块上安装有直线轴承,直线轴承上穿设有安装固定在所述支架上的导向轴。
所述连杆组包括与所述丝杠固定连接的短连杆以及与短连杆活动连接的长连杆,其中:长连杆的长度长于短连杆的长度。
所述减振器主体包括圆盘状外壳,外壳的轴心孔内穿设有所述主轴,所述主轴的两端穿设在所述外壳上的部分安装有密封圈,所述主轴上固定有所述圆盘,处于外壳内腔内的所述圆盘与外壳圆周侧壁之间的空隙内设有线圈骨架,线圈骨架上缠绕有线圈,外壳、线圈骨架与圆盘之间的缝隙内填充有磁流变液,磁流变液不与线圈接触。
本发明的优点是:
1、本发明将减振器主体内圆盘的小位移直线挤压运动转变为了短、长连杆的大位移旋转运动,可有效实现位移的放大,即实现了阻尼力的缩小。在实际应用时,长连杆可以与车轮等激励源连接,有效将旋转运转再次转变为直线运动。
2、在本发明中,一方面可通过调节通入线圈内电流大小的方式(改变磁流变液的剪切屈服强度)来调节阻尼力的大小,另一方面,还可通过调节长、短连杆之间长度比值的方式(改变位移的放大倍数)来调节阻尼力的大小,继而使阻尼力的调节范围不再固定不变,而是可以根据激励源的需求来灵活调节。
3、与已有的剪切阀式磁流变减振器相比,本发明只需将圆盘与外壳、线圈骨架之间的缝隙填充满磁流变液即可,因此磁流变液用量很少,但发生磁流变效应的磁流变液很多,也就是说磁流变液的利用率很高。
4、与已有的剪切阀式磁流变减振器相比,因本发明的减振器主体内没有设计阀体等具有孔隙的结构,因而圆盘在外壳内作直线挤压运动时,磁流变液不易沉淀堵塞。
5、本发明结构紧凑,在对外部激励源产生相同阻尼力的条件下,与传统磁流变减振器相比,本发明的结构体积最小。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结构示意图(纵剖视图)。
图2是图1的左视示意图(局部部位为剖视)。
具体实施方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人民解放军装甲兵工程学院,未经中国人民解放军装甲兵工程学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10346926.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体式聚氨酯同步带及其制备方法
- 下一篇:一种电磁制动器的激磁控制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