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模具在审
申请号: | 201510345972.9 | 申请日: | 2015-06-19 |
公开(公告)号: | CN104960115A | 公开(公告)日: | 2015-10-07 |
发明(设计)人: | 张秀华;杨晓鹏;田志宏;杨竟;孙立军;刘响;田晶晶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冶建筑研究总院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29C33/00 | 分类号: | B29C33/00 |
代理公司: | 北京德琦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018 | 代理人: | 陈攀;王琦 |
地址: | 100088 ***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模具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耐火材料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模具。
背景技术
在现有技术中,经常需要对不定形耐火材料进行各种试验,因此也经常需要制作不定形耐火材料试样。
图1~图3为现有技术中制作不定形耐火材料试样的模具中的底座、模具外套和加压棒的结构示意图。如图1~图3所示,现有技术中制作不定形耐火材料试样的模具包括:底座1、模具外套2和加压棒3。所述底座1、模具外套2和加压棒3组成完整的不定形耐火材料圆柱体试样成型模具。在使用上述模具时,先将模具外套2套在底座1上,再向模具外套2内加入待成型样品,然后将加入样品的底座1和模具外套2放到压力机上通过加压棒3反复施加规定的压力后,即可形成所需高度的圆柱体状的耐火材料试样。
但是,使用上述的模具将存在如下的问题:由于在成型时施加的压力较大,因此会使得试样和模具外套2结合得非常紧密,当加压完成之后,使用该模具进行脱模时,一般是先取下底座1,然后通过加压棒3直接施加压力在试样上,将试样压出模具外套2。然而,由于试样和模具外套2结合得非常紧密,因此需要几乎与成型时同样大的压力才能将试样压出,所以很容易造成试样表面脱皮或产生微裂纹,从而无法满足试验标准中对试样外观的要求,通常需要反复成型样品后才可能获得所需的样品,即浪费资源,又影响效率。
发明内容
有鉴于此,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模具,从而可以有效地解决现有技术中的脱模过程对试样造成外观破坏的问题,提高试样成型的成功率。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具体是这样实现的:
一种模具,该模具包括:底座、模具外套、模具内套和加压棒;
其中,所述底座上设置有圆台;
所述模具外套的外径与所述底座的外径相等,所述模具外套的内径具有预设的第一稍度,所述模具外套上端的内径大于所述模具外套下端的内径;
所述模具内套包括多个内套部件;由多个内套部件组成的模具内套的内径与所述底座上的圆台的直径相等,所述模具内套的外径具有预设的第一稍度,所述模具内套上、下端的外径分别等于或略小于所述模具外套上、下端的外径;
所述加压棒为圆柱体,所述加压棒的直径等于或略小于所述底座上的圆台的直径。
较佳的,所述模具内套由3个具有相同形状的内套部件组成。
较佳的,所述第一稍度为2/80。
较佳的,所述底座1上的圆台的直径为50mm。
由上述技术方案可见,在本发明中,由于在模具中进行了分层设计,将原有的模具外套重新设计成包括模具外套和模具内套的两层设计,而且使得模具内套的外径与模具外套的内径具有相同的稍度,且模具内套还是由多个内套部件组成,因此可以在进行试样剥离时,只需施加较小的外力即可实现试样与模具内套的脱模,而且在脱模过程中可以保持试样的完好无损,从而有效地解决了现有技术中的脱模过程对试样造成外观破坏的问题,提高了试样成型的成功率,提高了工作效率。
附图说明
图1为现有技术中的模具中的底座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现有技术中的模具中的模具外套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现有技术中的模具中的加压棒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模具的底座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模具中的模具外套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模具中的模具内套的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模具中的加压棒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图4~图7为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模具中的底座、模具外套和加压棒的结构示意图。如图4~图7所示,本发明实施例中的用于制作不定形耐火材料试样的模具包括:底座1、模具外套21、模具内套22和加压棒3。
其中,所述底座1上设置有圆台11;
所述模具外套21的外径与所述底座1的外径相等,所述模具外套21的内径具有预设的第一稍度,所述模具外套21上端的内径大于所述模具外套21下端的内径;因此,所述模具外套21的内径是从上至下逐渐缩小的。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冶建筑研究总院有限公司,未经中冶建筑研究总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10345972.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抽气式轮胎模具
- 下一篇:一种挤压造粒机筒体的密封结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