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测斜管安装结构及其施工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510345331.3 | 申请日: | 2015-06-19 |
公开(公告)号: | CN105155499B | 公开(公告)日: | 2017-03-08 |
发明(设计)人: | 黄志怀;杨帅东;易树平;王少波;常衍;刘洪一 | 申请(专利权)人: | 珠江水利委员会珠江水利科学研究院 |
主分类号: | E02D1/00 | 分类号: | E02D1/00 |
代理公司: | 深圳市壹品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44356 | 代理人: | 徐文军 |
地址: | 510611***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测斜管 安装 结构 及其 施工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测斜管的技术领域,尤其涉及测斜管安装结构及其施工方法。
背景技术
在岩土工程监测中,为了观测深层土体侧向位移,一般情况下,需要在安装测斜管。在安装测斜管的过程中,首先,在地面中钻孔,形成安装孔,再将测斜管插入在安装孔中,对正测斜管上导槽方向,最后,在测斜管与安装孔的内壁之中回填中粗砂或水泥砂浆等回填材料,使得测斜管固定。
目前,安装孔形成以后,安装孔中会形成一定深度的积水,这样,如果不清除掉安装孔的积水,在安装测斜管时,浮力会导致较大的插管难度,且对测斜管的安装准确度也造成较大的影响(导槽方向容易变动),另外在孔壁进行回填时,孔内存水会对回填料的质量造成影响,随着回填的进行,水体漫出地面,也会对施工作业面造成污染。
现有技术中,测斜管安装采用不排水的方法成功率较低,常常出现浮力导致导槽方向安装不准确和不振捣导致回填料质量不合格的情况。如果利用常规的排水设备对安装孔进行排水,由于安装孔的孔径较小,则难以进行排水,且施工成本较高,大大延误施工工期。常规施工中由于没有振捣连接装置,无法通过测斜管传递振动能量,对回填料的回填质量进行控制,从而导致回填料回填松散,测斜管容易晃动,造成观测数据不稳定,误差较大,需多次补填,费时费力。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测斜管安装结构,旨在解决现有技术中,测斜管在安装过程中,安装孔存在大量积水,导致难以插管,难以对正导槽导致安装不正确,造成安装失败;没有振捣传递连接件,无法对回填料回填质量进行控制,从而导致数据不准确及多次补填造成的成本过高和周期过长问题。
本发明是这样实现的,测斜管安装结构,包括安装孔、测斜管、用于将所述安装孔中的积水排出的惯性泵、插设在所述测斜管上端中的连接件以及连接在所述连接件中且通过所述连接件驱动所述测斜管振动的振捣棒,所述测斜管的下端插设在排水后的安装孔中,且所述测斜管与所述安装孔的内壁之间填充有回填土体。
进一步的,所述连接件呈圆柱状,其上端中设有插孔,所述振捣棒插设在所述连接件的插孔中。
进一步的,所述连接件顶部的四周朝外延伸,形成向外延伸且用于抵接在所述测斜管顶部的定位环,
进一步的,所述惯性泵包括管体、管头、泵体以及连接管,所述连接管中设有连接通孔,所述管体的下端及管体的上端分别插设在所述连接管的两端,且所述连接管的连接通孔中形成有位于所述管体及管头之间的间隔段;所述泵体包括两个基座管以及用于封堵所述基座管端部的滚珠,两个所述基座管分别插设在所述管体的下端中及管头的上端中,所述滚珠活动置于所述间隔段中。
进一步的,两个所述基座管包括插设在所述管体下端中的上基座管以及插设在所述管体上端中的下基座管;所述上基座管的内侧壁的底部形成有第一倒角环,所述第一倒角环环绕所述上基座管的圆周方向布置。
进一步的,所述上基座管的侧壁的下端形成有第一缺口,所述第一缺口贯穿所述上基座管侧壁的底部,且沿所述上基座管的轴向延伸。
进一步的,所述下基座管内侧壁的顶部形成有第二倒角环,所述第二倒角环环绕所述下基座管的圆周方向布置。
进一步的,所述下基座管的侧壁的下端形成有第二缺口,所述第二缺口贯穿所述下基座管的侧壁的底部,且沿所述下基座管的轴向布置。
进一步的,所述连接管的两端的外部分别形成有外环槽,所述外环槽环绕所述连接管的圆周布置。
本发明还提供了测斜管安装结构的施工方法,包括以下施工步骤:
1)、利用钻机在地基中形成安装孔;
2)、将惯性泵插设在所述安装孔中,且通过上下抖动所述惯性泵,将所述安装孔内的积水排出所述安装孔;
3)、所述安装孔内的积水排出后,将测斜管的下端插设在所述安装孔中,且在所述测斜管与所述安装孔的内壁之间填充回填土体;
4)、在所述测斜管的上端中插设连接件,将振捣棒插设在所述连接件中,利用所述振捣棒通过连接件驱动所述测斜管振动;
5)、在所述振捣棒振动的过程中,继续往所述测斜管与安装孔的内壁之间填充回填土体;
6)、将所述连接件从所述测斜管的上端中拆卸下来。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珠江水利委员会珠江水利科学研究院,未经珠江水利委员会珠江水利科学研究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10345331.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