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电容器模块以及矩阵变换器在审
| 申请号: | 201510345063.5 | 申请日: | 2015-06-19 |
| 公开(公告)号: | CN105305834A | 公开(公告)日: | 2016-02-03 |
| 发明(设计)人: | 森原贵征;内野贵裕;鹤田将纮;永友茂胜;久保雄斗 | 申请(专利权)人: | 株式会社安川电机 |
| 主分类号: | H02M5/04 | 分类号: | H02M5/04 |
| 代理公司: | 北京三友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127 | 代理人: | 李辉;黄纶伟 |
| 地址: | 日本*** | 国省代码: | 日本;JP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电容器 模块 以及 矩阵 变换器 | ||
技术领域
所公开的实施方式涉及电容器模块以及矩阵变换器。
背景技术
在专利文献1中记载了一种矩阵变换器,该矩阵变换器具备各自设有半导体双向开关的多个半导体开关模块以及多个AC电容器模块。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12-29373号公报
在实现矩阵变换器的大电容化的情况下,为了抑制浪涌电压,希望半导体开关模块与AC电容器模块之间的布线电感较小。在上述现有技术中,由于半导体开关模块及AC电容器模块配置在框体的左右,所以连接它们的母线(busbar)变长。因此,除了实现矩阵变换器的大电容化以外,从减小布线电感的观点出发,还要求对装置结构进行进一步的优化。
发明内容
本发明是鉴于这样的问题而提出的,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可实现矩阵变换器的大电容化的电容器模块以及矩阵变换器。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根据本发明的一个观点,应用了一种矩阵变换器中使用的电容器模块,所述电容器模块具有:模块罩,其收纳多个AC电容器;以及多个端子,它们配置在所述模块罩的至少宽度方向两侧且从所述模块罩的底面突出。
另外,根据本发明的另一观点,应用了一种矩阵变换器,所述矩阵变换器具有:多个第1双向开关,它们分别与交流电源的各输入相及负载的各输出相连接;多个第2双向开关,它们与所述第1双向开关并联地电连接在与连接着该第1双向开关的所述输入相及所述输出相相同的所述输入相及所述输出相;以及设置在所述第1双向开关及所述第2双向开关上的所述电容器模块。
根据本发明,能够实现矩阵变换器的大电容化。
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一个实施方式的矩阵变换器的电路结构的电路结构图。
图2是表示与图1中的“BLOCK(块)1”对应的电路上的位置的电路结构的电路结构图。
图3是表示与图1中的“块4”对应的电路上的位置的电路结构的电路结构图。
图4是表示开关模块的配置结构的概要的概念图。
图5是表示省略了主体壳体的状态下的矩阵变换器的具体结构的立体图。
图6是表示从图5所示的状态中省略了电容器模块及一部分母线的状态下的矩阵变换器的具体结构的分解立体图。
图7是表示从图5所示的状态中省略了电容器模块及一部分母线的状态下的矩阵变换器的具体结构的分解立体图。
图8是表示从图5所示的状态中省略了一部分母线的状态下的矩阵变换器的具体结构的分解立体图。
图9A是表示电容器模块的结构的立体图。
图9B是表示电容器模块的结构的立体图。
图9C是表示电容器模块的结构的立体图。
图10是表示电容器模块的独自站立状态的示意图。
标号说明
1:矩阵变换器;
2:交流电源;
4:负载;
10:门控驱动电路;
11:叠层母线(Laminatedbusbar)(第2母线);
11A~C:母线(导体);
12:叠层母线(第2母线);
12A~C:母线(导体);
12D、E:绝缘片材;
15:母线(第1母线);
120:风洞部;
190a~c:散热器;
192:散热片;
bs1、2:底面;
CM1~6:电容器模块;
Ls:左面(侧面);
MC:模块罩;
Q1:第1双向开关(双向开关);
Q2:第2双向开关(双向开关);
SC:缓冲(snubber)电容器;
T1:输入输出端子(端子);
T2:输入输出端子(端子);
T3:输入输出端子(端子);
T4a、b:输入输出端子(端子);
T4c、d:输入输出端子;
T5a、b:输入输出端子(端子);
T5c、d:输入输出端子;
T6a、b:输入输出端子(端子);
TN:中性点端子;
W1:第1信号布线;
W2:第2信号布线。
具体实施方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株式会社安川电机,未经株式会社安川电机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10345063.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