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高效气动管束相变除尘除雾装置及应用在审
申请号: | 201510344478.0 | 申请日: | 2015-06-19 |
公开(公告)号: | CN104923020A | 公开(公告)日: | 2015-09-23 |
发明(设计)人: | 于骥;黄虎成;邓连超;智杨;何冲;陈永峰;庞恩桐;赵永刚;赵行;胡景丽 | 申请(专利权)人: | 航天环境工程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01D50/00 | 分类号: | B01D50/00;B01D45/12 |
代理公司: | 天津盛理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2209 | 代理人: | 韩晓梅 |
地址: | 300384 天津市南开区*** | 国省代码: | 天津;1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高效 气动 管束 相变 除尘 装置 应用 | ||
1.一种高效气动管束相变除尘除雾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装置包括一两端开口的中空的筒体、筒体上封板、筒体下封板、旋流段、管束式水雾分布段和挡水段,该筒体包括内层筒体和外层筒体,所述内层筒体同轴间隔套装于外层筒体内,该内层筒体和外层筒体之间形成夹层腔,该夹层腔内设置超细水雾供水管路,所述内层筒体和外层筒体之间的顶部和底部分别通过设置于内层筒体和外层筒体之间的筒体上封板和筒体下封板密封连接在一起,所述内层筒体内由下至上同轴间隔设置两级以上的旋流段,相邻两个旋流段之间同轴设置管束式水雾分布段,所述挡水段同轴外缘密封设置于筒体上封板下方的内层筒体上;
所述管束式水雾分布段为一空心管束列阵结构,该管束式水雾分布段由多个沿径向均布间隔设置的空心管束组成,该空心管束为空心管子,管束内部能够供水通过,在空心管束的上部设有多个与空心管束相连通的雾化喷水口,该空心管束的两端均与超细水雾供水管路相连通安装在一起,该筒体上封板上制有多个与超细水雾供水管路的入水端和出水端相配合设置的管路进出口。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高效气动管束相变除尘除雾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挡水段为圆环状结构,截面可为倒L形、半圆形或三角形;或者,所述挡水段的材质为经过疏水性处理的碳钢衬胶、碳钢搪瓷、玻璃钢、不锈钢,厚度为2~10mm;或者,在空心管束的上部设有多个与空心管束相连通的径向均布间隔设置的雾化喷水口。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高效气动管束相变除尘除雾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内层筒体与工作介质相互接触,该内层筒体的材质为PP,或者为经过疏水性处理的碳钢衬胶、碳钢搪瓷、玻璃钢、不锈钢;所述外层筒体为蜂窝状结构。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高效气动管束相变除尘除雾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层筒体的材质为PP,或者为经过疏水性处理的碳钢衬胶、碳钢搪瓷、玻璃钢、不锈钢。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高效气动管束相变除尘除雾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管束间距为20~150mm。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高效气动管束相变除尘除雾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雾化喷水口为圆形孔或喷嘴;或者,所述空心管束的横截面为圆形或雨滴形;或者,所述空心管束的上部相对两侧均设有多个与空心管束相连通的径向均布间隔设置的雾化喷水口。
7.根据权利要求1至6任一项所述的高效气动管束相变除尘除雾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旋流段为旋流器,所述旋流器包括旋流叶片轴和旋流叶片,旋流叶片围绕旋流叶片轴成环形排列、倾斜安装于旋流叶片轴上,旋流叶片轴与内层筒体同轴设置,内层筒体与旋流叶片轴之间安装旋流叶片,内层筒体的内径与旋流叶片的外径相同。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高效气动管束相变除尘除雾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旋流叶片为螺旋桨式倾斜的叶片结构,其倾斜角度与轴向成30-60度,旋流叶片可采取平面或曲面形状,叶片投影的轮廓可以为矩形或扇形。
9.如权利要求1至8任一项所述的气动管束相变除尘除雾装置在工业废气尾部除尘除雾方面的应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航天环境工程有限公司,未经航天环境工程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10344478.0/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新型的活性炭纤维吸附材料再生工艺及其装置
- 下一篇:一种烟尘净化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