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具有盘簧的可自动复位浮标在审
申请号: | 201510343480.6 | 申请日: | 2015-06-19 |
公开(公告)号: | CN104890818A | 公开(公告)日: | 2015-09-09 |
发明(设计)人: | 蔡建国;贾文文;冯健;陈凤来;童亮;施永富 | 申请(专利权)人: | 东南大学 |
主分类号: | B63B22/00 | 分类号: | B63B22/00;B63B22/04 |
代理公司: | 江苏永衡昭辉律师事务所 32250 | 代理人: | 王斌 |
地址: | 210096***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具有 自动 复位 浮标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由浮标本体、系泊系统、自动复位系统和维护系统组成的新型可自动复位浮标,适用于湖区水域资料收集、长期、定点、连续、实时、全天候自动观测水文气象、化学及生物现象的必需工具。
背景技术
浮标是标示航道、浅滩、碍航物或表示专门用途的水面助航标志,用锚或沉石固定。传统的浮标为固定式锚链式浮标,采用固定长度的锚链与水下沉块进行连接,防止浮标漂至航道范围以外,在水位变化不大的水域使用普遍,但是传统固定式锚链浮标存在以下缺点:一是遇到水位变快大,尤其是短时间内水位变化大的水域,这种传统固定式锚链浮标将出现问题,浮标可能漂浮至航道外造成行船危险,水位太低时也会出现锚链太长进行堆积,造成锚链打结,水位上升后将无法正常浮起。二是传统固定式锚链浮标锚链位于浮标下侧,每次维修保养时,需要将浮标吊起,需要起重设备,维护保养不方便。
发明内容
发明目的: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而提供一种使航标标示位置准确,减少后期维护保养费用的可自回复浮标。
技术方案: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为:
一种具有盘簧的可自动复位浮标,包括浮标本体、锚链以及锚块,所述锚块连接在所述锚链的下端,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浮标本体的上端中心位置设置有一盘簧、在所述浮标本体的侧面对称设置有两个竖向的套管,在所述套管的上端分别设置有一固定在所述浮标本体上端的滚轮架,在所述滚轮架上设置有滚轮,所述锚链包括一根下部锚链和两根上部锚链,所述两根上部锚链的下端分别于所述下部锚链的上端连接,所述两根上部锚链的上端分别穿过一个所述管套和滚轮并缠绕在所述盘簧上,在所述浮标本体的上端还设置有两个导向装置,每个导向装置位于所述盘簧和滚轮架之间,所述上部锚链从所述导向装置内穿过。
所述导向装置为两个导轮。
所述上部锚链的上端位于所述浮标本体中心位置的下端。
在所述滚轮架上设置有一加固杆和一挡水盖板。
在所述浮标本体上端还设置有一保护壳,所述盘簧位于所述保护壳内。
本发明涉及一种具有盘簧的可自动复位浮标,由浮标本体、系泊系统、自动复位系统和维护系统四大部分组成,其中系泊系统包括锚链和锚块;自动复位系统包括盘簧、用于减小摩擦的导轮、滚轮和相应的滚轮架;维护系统包括保护壳、挡雨盖和套管。盘簧连接于浮标本体上表面中心位置,外配有保护壳对其进行保护、防水,保护壳直径小于塔架四肢伸展距离;两滚轮架分别连接于浮标本体的上表面,呈180度布置,滚轮连接于滚轮架上,两滚轮架上各设一加固杆和一挡水盖板;两套管连接于浮标本体侧表面,位于滚轮架正下方; 4个导轮连接于浮标本体上表面,两两呈中心对称布置,分别位于锚链两侧。锚链有上部两锚链、及下部锚链组成;其中锚链、端部均固定于盘簧上,分别缠绕一定长度的锚链到盘簧上,后将锚链、经过导轮分别绕过左、右侧滚轮并穿入相应的套管,与锚链连接于一点,最后锚链与锚块连接。
有益效果:本发明的自动复位浮标可以在水位剧烈变化过程中,实现锚链长度的自动调节,从而保证了浮标不发生锚块蛙跳、标体淹没或标体飘走的极端情况;同时还可以避免因系泊长度固定而造成的其自身的断裂或打结,又可减小标体与锚链连接处的拉力,保证浮标漂移及回旋半径在允许的范围内;锚链设置于标体上侧可以降低维修维护的难度;同时设置了套管和滚轮架可以保证锚链不倾斜,滚轮可以减小锚链的摩擦力,从而保证锚链的伸缩。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自动复位系统的示意图;
图3为滚轮架处细部示意图;
其中:1、浮标本体,2、锚链,21、21、上部锚链,23、下部锚链,3、盘簧,4、保护壳,5、滚轮架,6、滚轮,7、加固杆,8、挡水盖板,9、套管,10、锚块,11、导轮。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作更进一步的说明。
如图1所示,一种新型可自动复位浮标,由浮标本体、系泊系统、自动复位系统和维护系统四大部分组成。系泊系统由锚链2及下部连接的锚块10组成;自动复位系统由盘簧3、用于减小摩擦的导轮11、滚轮6和相应的滚轮架5组成;维护系统由保护壳4、挡水盖板8和套管9组成。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东南大学,未经东南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10343480.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可以快速通过的承罐系统
- 下一篇:一种电梯同步带传动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