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猕猴桃专用丰产剂及制备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510340995.0 | 申请日: | 2015-06-18 |
公开(公告)号: | CN104973949B | 公开(公告)日: | 2017-02-22 |
发明(设计)人: | 王彦昌;满玉萍;李作洲;黄汉钱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科学院武汉植物园 |
主分类号: | C05G3/00 | 分类号: | C05G3/00;C05G3/04 |
代理公司: | 武汉宇晨专利事务所42001 | 代理人: | 王敏锋 |
地址: | 430074 湖*** | 国省代码: | 湖北;4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猕猴桃 专用 丰产 制备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猕猴桃果园高效栽培技术领域,更具体涉及一种猕猴桃专用丰产剂,同时还涉及一种猕猴桃专用丰产剂的制备方法,它适用于中华猕猴桃主栽品种商业生产。
背景技术
国际国内猕猴桃市场需求在进一步扩大,中国猕猴桃栽培面积也在急剧扩展,新品种也层出不群,但多年来共性问题——“果园栽培管理技术水平低,大部分产区鲜果单产低、品质差”等一直没有解决。种植猕猴桃的农户以及种植公司为了增加产量,普遍使用膨大剂,单纯增加果实大小,使进入市场的猕猴桃鲜果风味严重降低,贮藏期、货架期明显变短,果园树体衰弱,抗性下降,无论对当季果园生产,还是对果园长期生产都造成严重损害,全产业链的质量、信誉下降。滥用膨大剂已经对国产猕猴桃在国际、国内市场上的销售信誉造成重创,这些年来部分地方虽有所收敛,但至少90%以上的产区仍在使用膨大剂,目前必须研发出彻底取代膨大剂并能安全有效地避免其缺陷的新型营养型试剂,从技术上给膨大剂的禁用提供可能性。
现有的相关技术可分为两类,第一类是通过土壤基肥或追肥等方式,制定各发育阶段施肥方案,其中有些技术方案包括了大量元素N-P-K及其它元素以及难以量化的有机肥。这类施肥技术理论上可以通过增强树体营养来增加产量或品质,但由于缺乏严谨、全面的科学试验数据支持,在技术通用性或成本投入上存在问题,经常在不同条件的果园失去有效性、缺乏针对性和膨大剂所具备的“增产效率”。例如专利CN 102503607(有机猕猴桃专用生物有机肥及其制备方法)、专利CN 103804047(一种红阳猕猴桃专用肥及施肥方法)、专利CN 102391052(一种猕猴桃专用肥)、金方伦等(不同氮磷钾配比对中华猕猴桃果实产量及品质的影响,北方园艺,2011:6-10,)、孟莉(有机全营养配方施肥对猕猴桃品质和溃疡病发病率的影响,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3)。第二类是使用激素及叶面肥或果肥,其总体特点是直接喷施叶面或浸果,与膨大剂不同之处只是激素配比变化,增加混配了一些矿质元素,其实质仍然与使用膨大剂相似,最终果实的风味除了因增加一些矿质成分而略有差别外,并未真正还原猕猴桃果实的原有风味。例如CN 101946790(一种猕猴桃生长营养液及其制备方法)、CN102511348(猕猴桃品质提高方法及专用优果综合剂)、CN 104262006(一种具备缓释作用的猕猴桃叶面肥料及其制备方法)。在国际上,猕猴桃专用肥也有多种,但由于国外栽培技术及果园管理整体水平都较高,类似叶面肥的效果并不明显,且引进到国内后价格极为昂贵,每亩地使用成本增加至少500-800元,并不是我国猕猴桃产业的可选实用技术。
对于长势较好(树势中庸或旺盛)的猕猴桃果园,目前有些优良的主栽品种例如‘红阳’、‘翠玉’、‘华优’等在一般管理技术水平下果实小,需要通过安全、合理、科学的方式调控树体强化自源性营养合成及供应通道,促进从叶片向果实的养分调动,促进果实正常膨大和增产;对于其它主栽品种如‘秦美’、‘Hayward’、‘早鲜’、‘米良1号’、‘金魁’、‘徐香’及‘金艳’等,生产中常出现树体营养生长旺盛,营养向果实分配比例少,造成果园生长良好但产量较低,调控树体养分的流向,促进增产就成为关键问题。本项发明是根据猕猴桃树体需肥规律,需肥重点,通过配套技术达到“内源供应为主,外源追加为辅”的可持续调控。申请人检索了国内外专利数据库及相关的学术文献库,还未有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被公开或使用。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在于提供了一种猕猴桃专用丰产剂,配方合理,使用方便,能够从增产效果上与目前的商用膨大剂接近,而且实现了持续稳产,但避免了使用商用膨大剂后猕猴桃果实品质下降、贮藏期短、树体衰弱等诸多不良的后果。
本发明的另一个目的是在于提供了一种猕猴桃专用丰产剂的制备方法,方法易行,操作简便,普遍提高了国产猕猴桃的品质和市场声誉,消除了膨大剂弊端,使水果种植者、经销商及消费者均达到最佳满意度。
为了实现上述的目的,本发明采用以下技术措施:
一种猕猴桃专用丰产剂,它由以下重量份的原料制成: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科学院武汉植物园,未经中国科学院武汉植物园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10340995.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柿子椒专用长效缓释肥
- 下一篇:一种机芯限位结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