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治疗阴虚型经行发热的冲剂及其制备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510337952.7 | 申请日: | 2015-06-18 |
公开(公告)号: | CN104940641A | 公开(公告)日: | 2015-09-30 |
发明(设计)人: | 王芬 | 申请(专利权)人: | 青岛海之星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A61K36/8984 | 分类号: | A61K36/8984;A61K9/16;A61P29/00;A61K35/586;A61K35/644 |
代理公司: | 济南诚智商标专利事务所有限公司 37105 | 代理人: | 朱晓熹 |
地址: | 266061 山东省***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治疗 阴虚 型经行 发热 冲剂 及其 制备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中药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治疗阴虚型经行发热的冲剂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经行发热,是指经期或经行前后出现以周期性发热为主的病症,称“经行发热”,又称“经病发热”。若偶尔又一次经期发热,不属于此病范畴。本病与西医学的慢性盆腔炎、生殖器结核、子宫内膜异位症及临床症状不明显的感染有关。本病属中医经行前后诸证范围。近年临床发病率有不断上升的趋势。中医认为,经行发热多因经期感受外邪、阴虚生热、血虚挟滞或血热外泛等所致。常见分型有阴虚型、肝郁型和血瘀型。其症状主要是:
1、阴虚型:经期或经后午后发热,五心烦热,咽干口燥,两颧潮红,经量少,色鲜红,舌红,苔少,脉细数;
2、肝郁型:经前或经期发热,头晕目眩,口苦咽干,烦躁易怒,乳房、胸胁、少腹胀痛,经量或多或少,经色深红,舌红,苔微腻,脉弦数;
3、血瘀型:经前或经期发热,乍寒乍热,小腹疼痛拒按,经色紫黯,夹有血块,舌紫黯或舌边有瘀点,脉沉弦或沉涩有力。
现代医学在临床上治疗经行发热,往往达不到专病专治,只针对经行发热进行调气血、和营卫的治疗,而没有针对某一类型,对症性不强,故而效果不理想。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治疗阴虚型经行发热的冲剂及其制备方法,本发明的冲剂药源广,具有阴清热、补虚益损、凉血调经之功效,对阴虚型经行发热对症性强,疗效明确,专病专治,作用可靠,无副作用。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治疗阴虚型经行发热的冲剂,所述有效成分由以下重量份数的原料药组成:麦冬20-40份、鳖甲20-30份、黄精20-35份、石斛20-30份、大金发藓15-25份、单肾草10-20份、白补药10-16份、毛蜂子8-16份、当归10-20份、熟地黄10-20份、黄柏8-16份、艾叶3-9份、柴胡10-20份、矮人陀2-8份、白芍6-16份、小茴香6-16份、大枣10-20份、甘草10-20份、蜂蜜10-20份。
进一步的,所述有效成分由以下重量份数的原料药组成:麦冬25-35份、鳖甲22-28份、黄精24-31份、石斛22-28份、大金发藓18-22份、单肾草12-18份、白补药12-14份、毛蜂子10-14份、当归12-18份、熟地黄12-18份、黄柏10-14份、艾叶4-8份、柴胡12-18份、矮人陀4-6份、白芍9-13份、小茴香9-13份、大枣13-17份、甘草113-17份、蜂蜜12-18份。
进一步的,所述有效成分由以下重量份数的原料药组成:麦冬30份、鳖甲25份、黄精27份、石斛25份、大金发藓20份、单肾草15份、白补药13份、毛蜂子12份、当归15份、熟地黄15份、黄柏12份、艾叶6份、柴胡15份、矮人陀5份、白芍11份、小茴香11份、大枣15份、甘草15份、蜂蜜15份。
本发明还提供一种治疗阴虚型经行发热的冲剂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将麦冬、鳖甲、黄精、石斛、大金发藓、单肾草、白补药、毛蜂子、当归、熟地黄、黄柏、柴胡、白芍、小茴香、甘草分别研磨粉碎至50目,将鳖甲加水煎煮1h后,然后加入其它粉碎的药材,加入药材总量4倍的水煎煮两次,每次煎煮2h,收集两次滤液;
(2)将步骤(1)制得的滤液与1/2质量的蜂蜜混合并搅拌均匀,将混合液进行喷雾干燥,并过80目筛,得到混合药粉;
(3)将剩余1/2质量的蜂蜜与大枣肉用小火炒制,然后与艾叶、矮人陀混合,进行超微粉碎并过325目筛,得到中药超微粉;
(4)将步骤(2)制得的混合药粉、步骤(3)制得的中药超微粉碎混合均匀,即得所述的治疗阴虚型经行发热的冲剂。
药理作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青岛海之星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未经青岛海之星生物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10337952.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