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基于LCC的电网企业再生资源残值数据获取方法有效
| 申请号: | 201510336692.1 | 申请日: | 2015-06-16 | 
| 公开(公告)号: | CN104915896B | 公开(公告)日: | 2018-03-20 | 
| 发明(设计)人: | 魏俊奎;陈家庚;章光东;刘当武;李滢;王来善;谢岗;何鸣;王刚;陈刚 | 申请(专利权)人: | 国网安徽省电力公司;安徽继远电网技术有限责任公司 | 
| 主分类号: | G06Q50/06 | 分类号: | G06Q50/06 | 
| 代理公司: | 合肥天明专利事务所(普通合伙)34115 | 代理人: | 娄岳,奚华保 | 
| 地址: | 230022***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基于 lcc 电网 企业 再生资源 数据 获取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国家电网企业再生资源处置技术领域,具体是一种基于LCC的电网企业再生资源残值数据获取方法。
背景技术
电网企业已经全面推行资产全寿命周期管理,资产全寿命周期管理方法已逐步实现以定量为主、定性为辅的精益化管理方法转变,通过不断对资产管理方法体系的改进和建设,切实提高资产管理的精益化和科学性水平,不断提高企业资产的利用效率,提高资产的经济和社会效益。资产全寿命周期管理从前期电网规划、设备选型、设计、采购、安装、调试管理开始,到交付运行后的设备运行状态监控、维护保养、移动、退役直至报废整个生命周期的管理,是一套涉及财务、管理、工程、运转的集成管理系统。
电网企业废旧物资通过网上集中竞价的方式进行处置,提高了处置效率、降低了竞拍成本。而资产退出后的残值为资产全寿命周期的一组关键数据,目前,网上竞价工作通常是由多家废旧物资处置需求单位,根据地域分布情况进行打包成一个标包进行网上拍卖,交易履约结束后,固定资产销售残值还不能信息化系统中自动分摊,也没有统计各类资产退出后的残值数据的方法和手段,只能粗略的根据溢价率乘以估值计算成交价格,例如有些没有价值甚至需要花费成本处置的电瓶等废旧物资,经过计算反而有了一定的残值,这种计算方式并不能准确反映物资的最终分摊价格,制约着资产全寿命周期管理体系的建设成效。
发明内容
本发明是为了提高电网企业资产全寿命周期管理在废旧物资处置环节的应用,提供一种基于LCC的电网企业再生资源残值数据获取方法,针对网上竞价处置后的再生资源物资残值进行自动分摊,通过理论上的分类研究,再来规范和固化在废旧物资网上竞价的实际处置工作。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基于LCC的电网企业再生资源残值数据获取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1)收集电网企业再生资源处置电子商务平台网上竞价标包数据,包括处置需求单位、物资名称、规格型号、数量、单位、评估价和成交价以及物资的保管条件、存放位置、运输条件;
(2)计算单个标包的总评估值,若单个标包包含多个处置需求单位的物资,则根据各个处置需求单位物资的评估价、型号和数量分别计算各自的评估总价,并汇总得到单个标包的总评估值,通过单个标包最后的成交价格和标包总评估值,计算单个标包的成交溢价率公式如下:
其中Pi为单个标包的最终成交价格,Pε为单个标包的总评估值;
(3)根据各类再生资源物资的估值和成交溢价率,得出各类再生资源物资的单位初始销售价格Pr,公式如下:
其中pe为再生资源物资单价,为步骤(2)中计算得到的单个标包的成交溢价率;
(4)根据各个处置需求单位的物资实际情况,基于物资的总价值、保管情况、地域分布、运输条件,采用分配函数进行再生资源残值分摊,确定再生资源物资的单位修正价格Pg,分配函数如下:
Pg=f(Pr,Ps,M,R,S,T)
其中Pr为步骤(3)得出的再生资源物资的单位初始销售价格,Ps为单个处置需求单位的物资总价值,M为物资类型,R为保管条件,S为地域分布条件,T为运输条件;
若单个处置需求单位的物资总价值在标包总价值中所占的比例值较大,则残值分摊时给予Ps较高的残值分配系数;若达到较好的物资保管、集中的存放及较好的运输条件,则残值分摊时给予R、S和T较高的残值分配系数;根据物资类型,残值分摊时选择对应的残值分配系数给予M;
(5)将各类再生资源物资的单位修正价格进行汇总,然后根据最终的成交价格进行归一化处理,公式如下:
其中β为归一化系数,Pg为再生资源物资的单位修正价格,mi为再生资源物资的数量,Pi为单个标包的最终成交价格;
计算出各类再生资源物资的残值P=Pg*β。
步骤(4)中,所述分配函数f取0.1的残值分配系数进行残值分摊,若较好的条件或受欢迎的物资类型,则增加0.1的残值分配系数,若较差的条件或不受欢迎的物资类型,则减少0.1的残值分配系数。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国网安徽省电力公司;安徽继远电网技术有限责任公司,未经国网安徽省电力公司;安徽继远电网技术有限责任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10336692.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