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清肺降糖五谷养生粉在审
| 申请号: | 201510335445.X | 申请日: | 2015-06-17 |
| 公开(公告)号: | CN104957495A | 公开(公告)日: | 2015-10-07 |
| 发明(设计)人: | 蒙罗红;韦柳敏 | 申请(专利权)人: | 广西油情米意农产品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A23L1/10 | 分类号: | A23L1/10;A23L1/36;A23L1/29;A23L1/172 |
| 代理公司: | 北京中恒高博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49 | 代理人: | 牟彩萍 |
| 地址: | 545000 广西壮族自治区柳州市柳*** | 国省代码: | 广西;45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清肺 五谷 养生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清肺降糖五谷养生粉,属于食品领域。
背景技术
早在两千四百年前的中医典籍《黄帝内经。素问》中已有“五谷为养、五果为助、五畜为益、五菜为充、气味合而服之、以补养精气”的记载。述平衡饮食的内容古而不老其提出的健康饮食结构,很有科学道理。
现代人的生活水平提高,饮食精细化,鱼肉、果蔬等在饮食结构中所占比例增加,导致饮食失调、疾病横生、重建合理饮食结构,对健康生活有相当的意义。人的一生中,饮食决定体质,体质决定健康和幸福。正因为如此,近年来,绿色、健康、纯天然食品,倍受人们的青睐。在这种趋势下,五谷杂粮成为现代人追求返璞归真、健康饮食的最佳选择。五谷杂粮含有丰富的蛋白质、维生素、微量元素、粗纤维等营养物质,具有提高人体免疫力、增强人体活力、延缓衰老、美容养颜等特殊养生功效。五谷杂粮,是人们赖以生存的食物,是中国百姓几千年来奉为圣品的“五谷杂粮”、“五谷丰登”、食五谷杂粮必然也是现代人的理性回归和时尚追求。
发明内容
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克服现有的缺陷,提供了一种清肺降糖五谷养生粉。
本发明的目的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具体实现:
一种清肺降糖五谷养生粉,原粉配方组分按重量份计:杏仁18-24份;燕麦45-52份;山药48-56份;莲子24-33份;黑芝麻26-37份;苦芥麦55-65份;茯苓42-51份;百合46-52份;小麦胚芽58-65份;南瓜籽35-45份;糙米80-90份。
优选的,上述的清肺降糖五谷养生粉,原粉配方组分按重量份计:杏仁20份;燕麦50份;山药50份;莲子30份;黑芝麻30份;苦芥麦60份;茯苓50份;百合50份;小麦胚芽60份;南瓜籽40份;糙米85份。
工艺流程:
1、精选优等五谷杂粮原料;
2、进行二次精选后,晾晒;
3、晾晒干透后进行低温烘焙;
4、进行科学配方组合;
5、食用级玻璃瓶分装;
6、供顾客选择购买后进行现场磨粉或由顾客带回家后煮成营养粥。
食用方法:
1、取约40-50克五谷粉,放入容器中;
2、加适量的糖或奶粉、蜂蜜;
3、倒入沸水;
4、搅拌均匀即可食用。
本发明提供的清肺降糖五谷养生粉,原料易得,组合合理,具有美清肺降糖、清肺润肺、降压降糖的功效。
具体实施方式
首先需要指出,本发明的实施例仅仅公开几个优选的实施方式,不应该理解成对本发明实施的限制,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仍以权利要求书所公开的内容为准。
实施例1:
一种清肺降糖五谷养生粉,原粉配方组分按重量份计:杏仁20份;燕麦50份;山药50份;莲子30份;黑芝麻30份;苦芥麦60份;茯苓50份;百合50份;小麦胚芽60份;南瓜籽40份;糙米85份。
实施例2:
一种清肺降糖五谷养生粉,原粉配方组分按重量份计:杏仁18份;燕麦52份;山药48份;莲子33份;黑芝麻26份;苦芥麦65份;茯苓42份;百合52份;小麦胚芽58份;南瓜籽45份;糙米80份。
实施例3:
一种清肺降糖五谷养生粉,原粉配方组分按重量份计:杏仁24份;燕麦45份;山药56份;莲子24份;黑芝麻37份;苦芥麦55份;茯苓51份;百合46份;小麦胚芽65份;南瓜籽35份;糙米90份。
最后还应指出,任何单位和个人使用或实施本发明的技术方案都是对本发明的侵犯,任何单位和个人未经过本申请人的允许,都不能单独实施本专利。而任何单位和个人受到本发明的启发或经过简单调整而实施,也应认为是本专利的保护范围。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广西油情米意农产品有限公司,未经广西油情米意农产品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10335445.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莼菜益智水饺的制作方法
- 下一篇:一种补肝甘蓝饺子皮及其制备方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