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智能辅助循环水管余热锅炉在审
申请号: | 201510335212.X | 申请日: | 2015-08-27 |
公开(公告)号: | CN105042553A | 公开(公告)日: | 2015-11-11 |
发明(设计)人: | 陈江华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能世华(北京)节能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22B1/18 | 分类号: | F22B1/18;F22B37/26;F22D1/02;F22G7/14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100176 北京市大兴区北京经***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智能 辅助 循环 水管 余热 锅炉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余热锅炉应用技术领域,尤其是一种智能辅助循环水管余热锅炉。
背景技术
在余热锅炉水位控制系统的设计中,控制系统需要完成三个组成部分的过程参数检测以实现水位的自动控制。同时,为了解决大型工业企业集中控制方式实时性较差、数据处理及传输慢,不能适时对生产做出控制决策等缺点。控制系统还需要能够在计算机系统的基础上实现对整个生产过程的控制和管理。
余热锅炉水位控制系统如果采用常规仪表进行控制,不仅系统所用的仪表没备多、结构复杂、实施及调试难度大,难以保证系统的可靠性,而且难与控制系统进行通讯,实时监控和适时决策仍然未能实现。
近年来,随着可编程控制器技术的不断发展完善,其可靠性高、组态灵活、编程简易、系统设计安装和调试周期短的优点,为实现锅炉水位控制的设计、调试提供了有利条件。同时,由于组态后的控制系统易于通讯,解决了生产过程统一调度的难题。
发明内容
现有技术难以满足人们的生产生活需要,针对上述问题,本发明旨在提供一种智能辅助循环水管余热锅炉。
为实现该技术目的,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智能辅助循环水管余热锅炉,包括锅炉烟筒、循环水泵、省煤器、蒸发器、过热器和智能控制装置;所述循环水泵通过管线连接锅炉烟筒内的水箱;所述省煤器安装在锅炉一侧;所述蒸发器安装在省煤器与过热器中间;所述智能控制装置设置在锅炉一侧。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技术方案:所述智能控制装置包括工控机、电源模块、CPU模块、调节操作阀和电器控制箱;所述AI模块、AO模块、DI模块和DO模块包设置在CPU模块上;且CPU模块与工控机控制连接,且工控机连接显示器和鼠标、键盘。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技术方案:所述AO模块和DI模块分别与调节操作阀控制连接,DO模块连接电器柜控制箱;所述调节操作阀和电器控制箱均与连接AI模块的余热锅炉控制连接。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具有以下有益效果:该智能辅助循环水管余热锅炉,汽水混合物离开蒸发器进入上部锅筒通过汽水分离设备分离,水落到锅筒内水空间进入下降管继续吸热产汽,而蒸汽从锅筒上部进入过热器,吸收热量使饱和蒸汽变成过热蒸汽。根据产汽过程的三个阶段对应三个受热面,即省煤器、蒸发器和过热器,如果不需要过热蒸汽,只需要饱和蒸汽,可以不装过热器。当有再热蒸汽时,则可加设再热器;整体结构简单,设计新颖,实用性强,易于推广使用。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的现有技术设计原理图;
图3为本发明的智能控制系统设计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的CPU设计原理图;
其中:炉烟筒1;循环水泵2;省煤器3;蒸发器4;过热器5;过热器A;上锅筒B;下锅筒C;蒸发器D。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它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请参阅说明书附图1~4,本发明实施例中,一种智能辅助循环水管余热锅炉,包括锅炉烟筒1、循环水泵2、省煤器3、蒸发器4、过热器5和智能控制装置;所述循环水泵2通过管线连接锅炉烟筒1内的水箱;所述省煤器3安装在锅炉一侧;所述蒸发器4安装在省煤器3与过热器5中间;所述智能控制装置设置在锅炉一侧。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技术方案:所述智能控制装置包括工控机、电源模块、CPU模块、调节操作阀和电器控制箱;所述AI模块、AO模块、DI模块和DO模块包设置在CPU模块上;且CPU模块与工控机控制连接,且工控机连接显示器和鼠标、键盘。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技术方案:所述AO模块和DI模块分别与调节操作阀控制连接,DO模块连接电器柜控制箱;所述调节操作阀和电器控制箱均与连接AI模块的余热锅炉控制连接。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能世华(北京)节能科技有限公司,未经中能世华(北京)节能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10335212.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生物质热燃尾气温度的提升工艺
- 下一篇:组合式宽谱减振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