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大容量物联网通信系统及物物间实时通信的实现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510333597.6 | 申请日: | 2015-06-16 |
公开(公告)号: | CN104869040A | 公开(公告)日: | 2015-08-26 |
发明(设计)人: | 唐石平;王顺忠 | 申请(专利权)人: | 深圳市龙俐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4L12/40 | 分类号: | H04L12/40;H04L29/08;H04L12/58 |
代理公司: | 北京易正达专利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11518 | 代理人: | 路远 |
地址: | 518054 广东省***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容量 联网 通信 系统 及物 实时 实现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通信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大容量物联网通信系统及物物间实时通信的实现方法。
背景技术
在现有技术中,物联网在智能照明、智能楼宇、智能家居、智能交通、环境监测、公共安全、城市管理、工业监控等各个行业,均有大量的实际应用,并带来了智能、方便、舒适的各种良好用户体念。
完整的物联网系统包括终端节点(端)、通信系统(管)、主控制器(云)。通信系统(物物、物与主机之间的通信系统)是实现物“联网”的基础和核心;物物联网后,才能实现物与物之间、物与主机之间的信息交互,最终实现物联网系统的智能化、自动化、实时的管控功能。
对于大多数的物联网应用场景,终端(物)的数量往往很巨大,动辄几百、甚至成千上万个。虽然,任意2点(物物、或物主)间的通信带宽需求,一股都不太;但随着终端节点数的增加,整个网络的总带宽需求一股会成几何级数增加。如何实时的保障,任意物之间、或任意物与主控制器之间的通信请求,是一种挑战。
我们以停车场智能照明与车辆引导系统为例,简单说明下该物联网通信系统中,具体的通信需求及通信实时性要求。
停车场智能照明与车辆引导系统,是将停车场的照明与车位管理、车辆引导等统一进行智能管理的一个系统,该系统一股包括:
1、车位检测器、人体红外探测、地磁感应器、车辆指引屏、LED照明灯等终端,分布在停车场中;数量一股在几千甚至数万个。2、主控制器、以及多个区域控制器,并经过物联网通信系统,将所有终端节点连接起来。
停车场物联网系统的通讯需求及实时性要求一股有:
1、车位检测器,将有无停车等信息上报给主控制器;主控制器分区域统计各区域、及总的停车数量,控制路口指引屏的显示和指引;该通信实时性要求较低,一股数秒内,完成一轮数据的统计和指引屏的刷新即可。
2、系统可自动根据感应到的人、或者车辆进出情况,实时的开启相关联的LED照明灯;该通信的实时性要求较高,一股需要在100ms左右完成;但相关联的物与物,一股都集中在某个特定区域内;区域的边缘交接处,有少量的关联通信需求。
不同的物联网系统中,其通信结构千差万别。一股来说,采用总线级联的方式,有利于扩展物联网通信系统的终端节点容量。这里先介绍下KNX通信系统的结构,这是一种典型的多级总线结构。
KNX通信系统,通过三级通信总线,实现了多达数万个终端设备与主控制器之间的通信;或者通过区域耦合器、线路耦合器,实现了任意终端之间的通信。
其一级总线,实现了主控制器,和任意区域耦合器之间通信的物理连接通道;二级总线,实现了区域耦合器与任意线路耦合器之间通信的物理连接通道;三级总线,实现了线路耦合器与任意终端之间通信的物理连接通道。任意终端与终端之间,均可以通过区域耦合器、线路耦合器的透传,实现物物通信;或者实现主控制器与任意终端之间的通信。
总线型通信方式中,由于各节点的负载驱动能力、节点间距离等限制,导致每级总线上的节点数受限(比如RS485总线,一股只能驱动32个负载)。虽然每级总线的节点数不多,但KNX通信系统,采用3级总线结构,极大的扩展了系统中总的终端节点数量。
这种多级通信结构,在智能楼宇等系统中有大量应用。但是,随着物联网技术的发展,以及应用需求往自动化、智慧化(通信需求更多的在物物之间,而不是主物之间),以及实时性(更好的用户体念),超大容量(多种传感器、多种受控设备共存)等方向发展,以KNX为代表的多级总线通信的系统结构,存在以下待改进点:
1、三级通信总线的结构,主物之间、物物之间的通信转发层级偏多,应进一步扁平化;比如,采用2级通信总线实现,省去大量的线路耦合器,降低系统设计成本。同时,扁平化后,任意终端之间、终端与主控制器之间的通信转接次数,也将减少,更有利于提高系统通信的实时性。
2、KNX通信系统,采用任意终端的主动触发事件的模式;若同时有多个终端需发出通信请求时,采用“CSMA/CD协议(载波监听多路访问/冲突检测)”来避免总线冲突。该协议方式,在总线上终端上报信息不频繁的应用场景比较有效。而在大型物联网系统中,特别是多个感应器可能同时受到同一个因素触发时,会存在突发的多个终端节点的通信请求;此时,冲突检测协议,将导致事件触发模式的延迟时间大幅度增加,无法达成实时通信的目标。
3、区域耦合器、线路耦合器,只承担信息透传和中继的功能;对所在区域的线路耦合器,或线路上的终端,没有起到管理、控制的作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深圳市龙俐智能科技有限公司,未经深圳市龙俐智能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10333597.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