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节段式空腔灌注桩的施工方法有效
| 申请号: | 201510331517.3 | 申请日: | 2015-06-16 |
| 公开(公告)号: | CN104895053B | 公开(公告)日: | 2017-03-22 |
| 发明(设计)人: | 徐志栓;傅贵 | 申请(专利权)人: | 苏交科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E02D5/36 | 分类号: | E02D5/36 |
| 代理公司: | 南京汇盛专利商标事务所(普通合伙)32238 | 代理人: | 吴静安 |
| 地址: | 211112 江苏省南京市***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段式 空腔 灌注 施工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节段式空腔灌注桩的施工方法。
背景技术:
混凝土灌注桩具有单桩承载力大、桩长和桩径设计灵活、施工受环境限制少等优点广泛应用于各类土木工程,如楼房、桥梁、码头等。但在应用过程中,灌注桩存在以下不足,如:
(1)桩体自重过大,损失一部分竖向承载能力;
(2)在保证灌注桩安全系数的前提下,桩体的实际使用压应力远小于其设计时抗压强度设计值,以至于在浇筑过程中混凝土用量过多,造成材料浪费;
(3)施工中产生弃土和泥浆。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供一种能够满足桩基础各项承载能力和耐久性的同时,减小桩身自重和灌注桩混凝土用量的节段式空腔灌注桩的施工方法。
为了实现上述发明目的,本发明提供一种节段式空腔灌注桩的施工方法,设置分段式具有注液腔体的钢筋笼体,将数个所述钢筋笼体同轴线的依次下放安装至施工现场的桩孔内,每一段钢筋笼体的上端下放至所述桩孔的孔口位置时,向该段钢筋笼体的注液腔体内注入液体并与相邻的上段钢筋笼体连接,如此重复,直至全部钢筋笼体下放至所述桩孔,形成接成一体的钢筋笼桩,然后向桩孔内的所述钢筋笼桩浇筑混凝土,形成灌注桩。
进一步地,所述钢筋笼体包括钢筋笼、注液腔体、固定环和固定绳,注液腔体通过固定环和固定绳固定在钢筋笼内。
进一步地,所述钢筋笼包括主筋和箍筋,若干所述主筋围成一圆柱状的笼体,所述箍筋环绕设置在该笼体上。
进一步地,所述注液腔体与钢筋笼同轴设置。
进一步地,所述注液腔体为上下两端为球面的圆柱体,且上端球面上设有注入口。
进一步地,所述注液腔体外圆周面上设有凹槽。
进一步地,所述注入口上连接有阀。
进一步地,所述阀包括连接管和弹性管,所述弹性管的上管口与连接管的下管口密封连接,所述连接管密封设置在注入口上。
进一步地,所述注液腔体内注入的液体为水。
本发明利用注液腔体代替部分混凝土,在满足桩基础各项承载能力和耐久性的同时,又节约灌注桩混凝土用量。由此产生的有益效果是:减小桩身自重,该减小量可用于承担上部荷载,在达到相同竖向承载能力的情况下,可减小桩体长度或直径,降低工程造价和灌注桩成孔费用,减少弃土和泥浆排放,节能环保。
附图说明:
图 1 为本发明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 2 为本发明局部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 3 为图 2中桩体剖视结构示意图。
其中
1、注液腔体;2、阀;3、固定环;4、固定绳;5、灌注桩;6、钢筋笼;11、凹槽;61、主筋;62、箍筋。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作进一步的说明。
请参照图1至图3,本发明一种节段式空腔灌注桩的施工方法,该施工方法是设置分段式具有注液腔体1的钢筋笼体,将数个钢筋笼体同轴线的依次下放安装至施工现场的桩孔内,当第一段钢筋笼体的上端口下放至施工现场桩孔的孔口位置时,向第一段钢筋笼体的注液腔体1内注入液体,并将第二段钢筋笼体的下端口与第一段钢筋笼体的上端口固定连接,接着下放第二段钢筋笼体至第二段钢筋笼体的上端口至桩孔的孔口位置时,向第二段钢筋笼体的注液腔体1内注入液体,如此重复第二段钢筋笼体的施工过程安装余下的钢筋笼体,直至余下的钢筋笼体填充完整桩孔并形成钢筋笼桩,然后向桩孔内的钢筋笼桩浇筑混凝土,直至混凝土完全覆盖钢筋笼桩,形成灌注桩5。
本发明中钢筋笼体包括钢筋笼6、注液腔体1、固定环3和固定绳4,固定环3和固定绳4分别固定连接在注液腔体1的上下两端,注液腔体1通过固定环3和固定绳4固定在钢筋笼6内,且注液腔体1与钢筋笼6同轴设置。
本发明中的钢筋笼6包括主筋61和箍筋62,若干根主筋61围成一圆柱状的笼体,箍筋62环绕设置在该笼体上,注液腔体1通过固定环3和固定绳4固定连接在钢筋笼6的主筋61上。
注液腔体1为上下两端为球面的圆柱体,且上侧球面上设有注入口,注入口上连接有阀2,通过外接水管向注液腔体1内注水。在注液腔体1内水注满后,抽离外接水管,关闭将阀2,使得注液腔体1内的液体不外漏。
本发明为增加注液腔体与注液腔体周围混凝土的摩擦力,在注液腔体1的外圆周面上分层设有若干凹槽11。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苏交科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未经苏交科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10331517.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加固深水基坑钢板桩围堰的方法
- 下一篇:水草收集压榨脱水成型一体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