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车身结构有效
申请号: | 201510330573.5 | 申请日: | 2015-06-15 |
公开(公告)号: | CN105292264B | 公开(公告)日: | 2018-04-03 |
发明(设计)人: | 黑川博幸 | 申请(专利权)人: | 丰田自动车株式会社 |
主分类号: | B62D21/15 | 分类号: | B62D21/15;B60R19/02 |
代理公司: | 北京金信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11225 | 代理人: | 黄威,孙丽梅 |
地址: | 日本*** | 国省代码: | 暂无信息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车身 结构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车身结构。
背景技术
已知的车身结构设置有在朝向前侧构件的车辆前侧的延伸线上的碰撞盒(例如,见第3974567号日本专利)。
然而,在这种构造中,在车辆正面碰撞的情况下未被碰撞盒完全吸收的碰撞负荷未改变地传递到前侧构件,从而前侧构件需要具有增加的板厚、需要由加强件来加强等。因此仍然存在改善减小侧构件处的负荷集中的结构的空间。
发明内容
本发明从而提供一种当负荷沿车辆前后方向输入时能够减小在侧构件处的负荷集中的车身结构。
本发明的第一方案是一种车身结构,所述车身结构包含:侧构件,其沿车辆前后方向布置;上构件,在沿车辆宽度方向从侧面观看时,所述上构件在所述侧构件的车辆上侧沿所述车辆前后方向布置,并且包括车辆前后方向外侧端部,所述车辆前后方向外侧端部定位在与所述侧构件的车辆前后方向外侧端部的车辆上下方向的位置不同的所述车辆上下方向的位置;联接构件,其联接所述上构件的所述车辆前后方向外侧端部和所述侧构件的所述车辆前后方向外侧端部;以及碰撞盒,其包括接合至所述联接构件的车辆前后方向内侧端部。
在上述方案中,上构件的车辆前后方向外侧端部具有与所述侧构件的车辆前后方向外侧端部的车辆上下方向的位置不同的所述车辆上下方向的位置,并且上构件的车辆前后方向外侧端部和侧构件的车辆前后方向外侧端部由联接构件联接在一起。碰撞盒的车辆前后方向内侧端部接合至联接构件。因此,当负荷通过例如正面碰撞或后面碰撞而沿车辆前后方向输入到车辆时,没有被碰撞盒完全吸收的负荷通过联接构件不仅被传递到侧构件,而且被传递到上构件。在侧构件处的负荷集中因而减小。
上述方案可进一步包含接合至所述碰撞盒的车辆前后方向外侧端部的保险杠加强件,且穿过所述保险杠加强件的重心的中心线与穿过所述碰撞盒的重心的中心线在所述车辆上下方向上可处于基本相同的位置。
在上述构造中,穿过保险杠加强件的重心的中心线以及穿过碰撞盒的重心的中心线在车辆上下方向上处于基本相同位置,所述保险杠加强件接合至碰撞盒的车辆前后方向外侧端部。因此,通过如正面碰撞或后面碰撞而沿车辆前后方向输入到保险杠加强件的负荷通过碰撞盒有效地被传递到联接构件。
上述方案可进一步包含接合至所述碰撞盒的车辆前后方向外侧端部的保险杠加强件,且所述碰撞盒的所述车辆前后方向内侧端部在比所述联接构件的车辆上下方向中央部更靠车辆下侧的位置处可接合至所述联接构件。
在上述构造中,保险杠加强件接合至碰撞盒的车辆前后方向外侧端部,且碰撞盒的车辆前后方向内侧端部比联接构件的车辆上下方向中央部更靠车辆下侧而接合至联接构件。因此,如下的行人保护性能得到提高:在车辆与行人的正面碰撞或后面碰撞的情况下,行人的腿得到保护。
在上述方案中,所述联接构件可包含朝向车辆前后方向外侧弯曲的弯曲部。
在上述构造中,联接构件具有朝向车辆前后方向外侧弯曲的弯曲部。因此,当负荷通过如正面碰撞或后面碰撞而沿车辆前后方向输入到联接构件时,由于联接构件的弯曲部,因此,补偿力矩(cancelling moment)克服输入的负荷而作用。从而抑制联接构件的变形。
在上述方案中,所述碰撞盒的所述车辆前后方向内侧端部可朝向所述侧构件延伸;并且所述碰撞盒的所述车辆前后方向内侧端部和所述联接构件的紧固点与穿过所述侧构件的重心的中心线在所述车辆上下方向上可设置在基本相同的位置。
在上述构造中,碰撞盒的车辆前后方向内侧端部和联接构件的紧固点与穿过侧构件的重心的中心线在车辆上下方向上设置在相同的位置,其中所述碰撞盒朝向侧构件延伸。因此,通过如正面碰撞或后面碰撞而沿车辆前后方向经过碰撞盒输入到联接构件的负荷被有效地传递到侧构件。
附图说明
基于以下附图,将详细地描述典型实施例,其中:
图1是图示出依照典型实施例的车身结构的立体图;
图2是图示出依照典型实施例的车身结构的侧视图;
图3是图示出依照典型实施例的车身结构的俯视图;以及
图4是图示出在依照典型实施例的车身结构中的正面碰撞期间的碰撞负荷的传递路径的侧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丰田自动车株式会社,未经丰田自动车株式会社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10330573.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LED灯具调光系统
- 下一篇:RGB无线控制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