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提取花生壳黄色素的方法有效
| 申请号: | 201510328198.0 | 申请日: | 2015-06-15 |
| 公开(公告)号: | CN104861738B | 公开(公告)日: | 2017-03-08 |
| 发明(设计)人: | 齐宏涛 | 申请(专利权)人: | 青岛博之源生物技术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C09B61/00 | 分类号: | C09B61/00;C09B67/54;C09B67/10;A23L5/40;A23L3/3472 |
| 代理公司: | 北京远大卓悦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11369 | 代理人: | 史霞 |
| 地址: | 266001 山东省***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提取 花生壳 黄色素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提取花生壳黄色素的方法,属于花生加工副产品天然色素提取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中国是世界花生生产大国,年产花生壳近450万吨,这些花生壳除了少部分作为造纸、生产化工产品的原料、或用作饲料外,更多的是当作燃料或弃之农田,造成资源的极大浪费。花生壳约占花生质量的30%,其中主要含半纤维素和粗纤维素,半纤维素的含量为10.1%,粗纤维素约占花生壳质量的65.7%~79.3%。花生壳中其它营养成分包括粗蛋白4.8%~7.2%,粗脂肪1.2%~1.8%,还原糖0.3%~1.8%,双糖1.7%~2.5%,戊糖16.1%~17.8%,淀粉0.7%。此外,花生壳中还含有一些药用成分(如木犀草素、黄酮类色素、β-谷甾醇、胡萝卜素、皂草甙、木糖等)。可见,从花生壳中提取天然黄色素不仅可作为天然色素添加到食品中,由于黄色素还有抗氧化作用,还可作为天然抗氧化剂。
目前,从花生壳中提取黄色素的方法一般是超声波协助提取法和微波辅助提取法,如李山的“超声波协助提取花生壳中黄色素的实验研究”所述超声波协助 70%乙醇提取黄色素;田锐的“超声协助水提花生壳黄色素的研究”所述超声波协助水提取黄色素;林棋的“微波萃取花生壳天然黄色素及其稳定性研究”所述微波辅助70%乙醇提取黄色素;温志英的“花生壳黄色素微波辅助提取工艺”所述微波辅助50%乙醇提取黄色素,得率为3.26%,色价为8.6。这些工艺普遍采用乙醇水溶液为提取剂,提取物中目标产物得率、色价和纯度较低,后续工序还要除去乙醇等有机溶剂,操作繁琐,不能满足工业化生产需要。
微生物固态发酵法是目前新兴的提取活性功能成分的技术,与液态发酵法相比,固态发酵法的优势非常明显。首先,用于固态发酵的菌种的种类更多、工艺过程更为简化;其次,固态发酵法可以实现更大规模生产;第三,固态发酵过程中基本无对环境造成污染的废物产生。目前,还没有关于固态发酵法应用于花生壳黄色素的提取的报道和专利申请。
超临界CO2流体萃取技术是食品工业新兴的一项萃取和分离技术,与传统的有机试剂法相比,采用超临界CO2流体萃取技术生产的产品无溶剂残留、无污染,可避免萃取物在高温下的热劣化,保护生理活性物质的活性,保持萃取物的天然风味等。所以超临界CO2流体技术已经成功的应用到辣椒红素、番茄红素、β-胡萝卜素和栀子黄色素等天然食用色素的萃取和精制中。目前,还没有关于超临界CO2流体萃取技术应用于花生壳黄色素的提取的报道和专利申请。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为解决已有的花生壳黄色素提取技术中存在的提取物中目标产物得率、色价和纯度较低,后续工序还要除去乙醇等有机溶剂,操作繁琐,不能满足工业化生产需要等技术难题,提供一种提取花生壳黄色素的方法。本发明将微生物发酵技术、生物酶解技术、微波技术和超临界CO2流体萃取技术等一系列高新加工技术结合在一起,首先利用微生物发酵花生壳,使得花生壳细胞中大分子物质水解,有利于黄色素浸出;其次利用微生物发酵过程中产生的纤维素酶、脂肪酶、蛋白酶、淀粉酶等多种酶系,在微波辅助酶解条件下,将黄色素浸提出来,提高黄色素的得率;最后利用二氧化碳超临界萃取,提高黄色素纯度以及进一步提高得率。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微生物混合菌种固态发酵花生壳粉,微波辅助酶解和浸提技术,二氧化碳超临界萃取技术提取花生壳黄色素的方法,其步骤包括:
一、原料准备:花生壳清洗、烘干、粉碎、过筛;
二、固态发酵:花生壳粉灭菌,加入无菌水和混合菌种固态发酵;
三、微波辅助浸提:发酵产物加入水,微波辅助浸提,煮沸,离心,保留上清液;
四、二氧化碳超临界萃取:上清液真空浓缩,浓缩液二氧化碳超临界萃取,得到黄色素。
优选地,一种提取花生壳黄色素的方法步骤一所述的花生壳为无虫蛀、霉变的花生壳,用清水冲洗干净,在50℃烘箱鼓风烘干,用超微粉碎仪粉碎,过150目筛,取筛下物作为原料。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青岛博之源生物技术有限公司,未经青岛博之源生物技术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10328198.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强粘附力散热涂料及制备方法
- 下一篇:一种槐花植物染料的制备方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