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治疗胆道蛔虫病的中药组合物在审
申请号: | 201510327282.0 | 申请日: | 2015-06-15 |
公开(公告)号: | CN104971302A | 公开(公告)日: | 2015-10-14 |
发明(设计)人: | 李蒋萍 | 申请(专利权)人: | 李蒋萍 |
主分类号: | A61K36/9066 | 分类号: | A61K36/9066;A61P1/16;A61P33/10 |
代理公司: | 安徽合肥华信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4112 | 代理人: | 余成俊 |
地址: | 233200 安徽省滁***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治疗 胆道 蛔虫病 中药 组合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治疗胆道蛔虫病的中药组合物,属于中药领域。
背景技术
胆道蛔虫病是因蛔虫进入胆道而引起的一种蛔虫异位病,临床中广大农村常见,多发于儿童及青年,本病由饮食不洁、肠道感染机蛔虫所致,复因肌饱失常或因发热、脏腑寒湿等诱因,或累及胰腺,或犯肝脏,均可导致肝胆气郁,致使疼痛,肝气犯胃,胃气上送则恶心呕吐、胆道被阻、胆汁外溢、胃肠运化失司,蛔虫上窜钻入胆道而发此病,目前,在医药行业中,用于治疗蛔虫病的药物品种繁多,其中,西药、针剂类治疗蛔虫病的药物,虽然起效快,当时便可缓解症状,但是很难达到彻底除根,标本兼治的目的。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治疗胆道蛔虫病的中药组合物。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治疗胆道蛔虫病的中药组合物,其组成原料的重量份为:黄芪8-10、十大功劳叶4-6、茵陈2-4、片姜黄15-20、黄柏4-5、桂枝6-8、川楝子2-4、石榴皮4-5、射干1-3、神曲4-5、炙甘草8-10、使君子3-4、茯苓2-4、赤药4-6、制半夏4-5、醋林子2-4和海莲叶1-3。
治疗胆道蛔虫病的中药组合物,其组成原料的重量份为:黄芪9、十大功劳叶5、茵陈3、片姜黄18、黄柏4.5、桂枝7、川楝子3、石榴皮4.5、射干2、神曲4.5、炙甘草9、使君子3.5、茯苓3、赤药5、制半夏4.5、醋林子3和海莲叶2。
用量及用法:按组成原料的重量份称取各原料,加入适量的纯净水煎煮,冷却后过滤服用煎煮液,每日一剂,一周为一疗程,一般3-4个疗程即可将蛔虫排尽。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
本发明的中药通过科学配伍,诸药合用共奏驱蛔利胆、攻积杀虫、行气利水之功,本发明配制简单,吸收效果好,疗效显著,无副作用,安全性高,有利于病患及时减轻病状。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1:治疗胆道蛔虫病的中药组合物,其组成原料的重量份(g)为:黄芪9、十大功劳叶5、茵陈3、片姜黄18、黄柏4.5、桂枝7、川楝子3、石榴皮4.5、射干2、神曲4.5、炙甘草9、使君子3.5、茯苓3、赤药5、制半夏4.5、醋林子3和海莲叶2。
用量及用法:按组成原料的重量份称取各原料,加入适量的纯净水煎煮,冷却后过滤服用煎煮液,每日一剂,一周为一疗程,一般3-4个疗程即可将蛔虫排尽。
典型病例:
病例1:张某,男,10岁,患有胆道蛔虫病半年,常伴有脘腹剧痛,时作呕吐等症状,服用本发明的中药组合物,每日一剂,连服两个疗效后,腹痛明显减少,排出少量蛔虫,继续服用两个疗程后,痊愈,回访未复发。
病例2:胡某某,男,6岁,患有胆道蛔虫病数月,常伴有腹痛、呕吐不止等症状,服用本发明的中药组合物,每日一剂,服用十余剂后,腹痛、呕吐缓解,继续服用两个疗程后,治愈。
病例3:张某某,男,21岁,有胆道蛔虫病史,数月前复发,右上腹阵发性剧烈绞痛,伴恶心、呕吐,服用本发明的中药组合物,每日一剂,服用一个疗程后,症状大大缓解,继续服用 两个疗程后,治愈。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李蒋萍,未经李蒋萍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10327282.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可滑动宿舍照明装置
- 下一篇:一种治疗肾癌的药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