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光阀及显示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510326084.2 | 申请日: | 2015-06-12 |
公开(公告)号: | CN104865750B | 公开(公告)日: | 2018-08-07 |
发明(设计)人: | 姜宇锐;李得俊;崔宏青 | 申请(专利权)人: | 深圳市华星光电技术有限公司;武汉华星光电技术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2F1/13357 | 分类号: | G02F1/13357 |
代理公司: | 广州三环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44202 | 代理人: | 郝传鑫;熊永强 |
地址: | 518132 广东***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显示装置 | ||
本发明提供一种光阀装置,包括具有遮光区和透光区的驱动基板、遮光单元,所述遮光单元包括第一遮光板、两个驱动单元,所述两个驱动单元各连接的一第二遮光板,所述驱动单元与所述第一遮光板固定在所述驱动基板相邻的遮光区,所述第一遮光板介于两个所述驱动单元之间,所述驱动单元能够驱动两个所述第二遮光板向所述第一遮光板并拢,并使得所述第二遮光板与所述驱动基板的透光区相对,以阻止光线进入驱动基板。通过在子像素下设置所述的光阀装置可以提高动态对比度,提高显示效果。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微机电系统显示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光阀、显示装置。
背景技术
目前,市场上的LCD面板的主要结构如图1所示,包括背光光源1、导光板2、增亮膜3、下偏光片4、TFT基板5、液晶层6、彩膜基板7、上偏光片8、反射片9。通过控制施加在液晶层上的电压控制液晶分子的转向,从而使由背光发出经过下偏光片产生的线偏振光的偏振方向发生一点角度的改变,光透过彩膜基板后形成不同的颜色的光,由于光的偏振方向与上偏光片的透过轴不同夹角,光出射光的强弱就可以控制,从而形成的我们需要显示的画面。
但是在现有技术中,由于液晶显示器液晶并非自发光,必须藉由背光提供光源,但由于液晶分子的配向无法完全符合设计要求等原因,在显示黑画面时,像素无法完全关闭,有一些光线能从面板中发出,造成了对比度较低,无法满足消费者对于高画质的要求。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使用MEMS(微机电系统)技术的光阀,以提高显示器的动态对比度,以增强显示效果。
本发明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利用上述光阀的显示装置。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实施方式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本发明所述的光阀装置,包括具有遮光区和透光区的驱动基板、遮光单元,所述遮光单元包括第一遮光板、两个驱动单元,所述两个驱动单元各连接的一第二遮光板,所述驱动单元与所述第一遮光板固定在所述驱动基板相邻的的遮光区,所述第一遮光板介于两个所述驱动单元之间,所述驱动单元能够驱动两个所述第二遮光板向所述第一遮光板并拢,并使得所述第二遮光板与所述驱动基板的透光区相对,以阻止光线进入驱动基板。
其中,所述光阀装置还包括摆臂,所述第二遮光板与所述驱动单元通过所述摆臂连接,所述驱动单元驱动所述摆臂带动所述第二遮光板在遮光区正对区域和透光区正对区域间旋转,完成所述光阀的状态切换。
其中,所述遮光板、所述驱动单元和所述摆臂表面涂有高散射涂层,以提高光能利用率。
本发明所述的显示面板,包括公共电极线、多个子像素,每个子像素设有上述任意一项所述的光阀装置,所述子像素还包括薄膜晶体管,所述薄膜晶体管的漏极与所述驱动单元输入端连接,所述驱动单元输出端连接所述公共电极线。
其中,所述显示面板还包括彩膜基板、增亮膜和下偏光片,所述下偏光片设于所述彩膜基板与所述增亮膜之间,所述光阀装置介于所述增亮膜和所述下偏光片之间。
其中,所述彩膜基板上设有矩阵分布的黑色区域,所述驱动基板的遮光区与所述黑色区域相对设置。
其中,所述显示面板还包括彩膜基板、增亮膜和导光板,所述增亮膜设于所述彩膜基板与所述导光板之间,所述光阀装置介于所述增亮膜和所述导光板之间。
其中,所述彩膜基板上设有矩阵分布的黑色区域,所述驱动基板的遮光区与所述黑色区域相对设置。
其中,所述显示面板还包括彩膜基板、导光板和反射片,所述导光板设于所述彩膜基板与所述反射片之间,所述光阀装置介于所述反射片和所述导光板之间。
其中,所述彩膜基板上设有矩阵分布的黑色区域,所述驱动基板的遮光区与所述黑色区域相对设置。
本发明实施例具有如下优点或有益效果: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深圳市华星光电技术有限公司;武汉华星光电技术有限公司,未经深圳市华星光电技术有限公司;武汉华星光电技术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10326084.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