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以废旧锂电池为原料制备锂掺杂钴铁氧体材料的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510325816.6 | 申请日: | 2015-06-12 |
公开(公告)号: | CN105048020A | 公开(公告)日: | 2015-11-11 |
发明(设计)人: | 刘银;黄关火;张世鹏;于冲;邢海辉 | 申请(专利权)人: | 安徽理工大学 |
主分类号: | H01M10/54 | 分类号: | H01M10/54;C22B7/00 |
代理公司: | 合肥和瑞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4118 | 代理人: | 王挺 |
地址: | 232001 ***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废旧 锂电池 原料 制备 掺杂 铁氧体 材料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锂电池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以废旧锂电池为原料制备锂掺杂钴铁氧体材料的方法。
背景技术
伴随微电子技术的发展,小型化设备日益增多,手机、笔记本电脑、电动工具、路灯备用电源、航灯、家用小电器上等等,无处不见锂电池的身影。锂电池凭着储量大、轻巧、可反复充电、无污染(不含重金属镉)等优势,迅速淘汰了镍镉、镍氢等电池技术,独占市场鳌头。目前,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锂电池生产制造基地、第二大锂电池生产国和出口国,锂电产品已经占到全球40%的市场份额。
随着锂电池的使用量逐渐增大,废旧锂电池资源化回收利用的研究,将成为一个不可避免的趋势。近几年国内外的学者对废旧锂离子电池的再资源化做了大量的研究工作,但都存在工艺复杂、二次污染严重、成本高、产品附加值低等明显的不足之处,从锂离子电池的组成成分来看,其中含有大量的钴和铁,这正是制备高附加值钴铁氧体CoFe2O4的主要材料。钴铁氧体磁性微粉具有独特的物理特性、化学特性与磁特性,如矫顽力和电阻率可达到比磁性合金高几十倍的水平,高频磁导率较高,钴铁氧体在室温下的磁晶各向异性常数高达2.7×105J/m3,在可见光区有较大的磁光偏转角,化学性能稳定且耐磨,其电阻率高、损耗小、介电性能和频率特性好,是一类重要的磁性功能材料,在现代通讯、军事、电子、信息、化工、生物、医学等领域都具有广泛的应用。
发明内容
本发明为了克服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了一种以废旧锂电池为原料制备锂掺杂钴铁氧体材料的方法。本发明解决的问题是使废旧锂电池合理资源化的同时制备具有优良性能的铁氧体。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了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以废旧锂电池为原料制备锂掺杂钴铁氧体材料的方法,具体包括如下步骤:
(1)、拆解:将废旧锂电池进行拆解,分别得到正极片材料,即含有正极材料的铝箔,以及负极片材料,即含有负极材料的铜箔;
(2)、分离正极片材料:针对正极片材料,采用硝酸在常温下进行完全浸渍30min,将浸渍过后的正极片用镊子取出,再将它置于烧杯中用去离子水浸没,将烧杯置于超声波清洗装置中清洗30min~1h,取出清洗过后的正极片,得到互相分离的铝箔和正极材料;
(3)、预烧结:取质量为M的步骤(2)中经过处理的正极材料,在80℃环境下烘干;用研钵研磨30mim,将研磨好的正极材料放入坩埚中,置于高温箱式电阻炉中以600~700℃加热90~120min;
(4)、自然冷却,取出预烧结产物,称量煅烧后的质量m,计算质量损失△m=M-m;
(5)、铁氧体烧结:称取预烧结产物与Fe2O3的混合物,在研钵中充分研磨30min后,放入坩埚中,置于微波烧结炉中600℃~800℃保温180min,冷却后即得到产品。
优选的,所述硝酸的质量浓度为10%,用于去除粘性物质。
优选的,所述预烧结产物与Fe2O3的混合质量比范围为1:1。
优选的,所述预烧结步骤中,所述预烧结产物在高温箱式电阻炉中以19~35℃/min的升温速率升温。
优选的,所述铁氧体烧结时微波烧结炉的升温速率为19~30℃/min。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在于:
1、本发明与传统废旧锂电池处理工艺和技术相比,具有一系列优势,
1)、首先,本发明的制备工艺简单快速、减少了强酸的使用时间,避免使用强碱,同时降低了对环境的危害。
2)、本发明中对于正极片材料采用超声波进行清洗,有效地分离了铝箔与正极电解质,分离工艺简单且大大降低了耗能量;
3)、本发明利用微波烧结技术,升温速度快、加热时间短,有效降低了烧结温度和烧结时间,同时减低了能耗。
4)、本发明提供的废旧锂电池制备锂掺杂的钴铁氧体的方法可以有效的处理废旧锂电池合理资源化的问题,提高废旧锂电池二次利用的附加值,具有较高的经济价值,对生产应用具有较大的指导意义;并且该方法利用废旧锂电池中的钴酸锂制备的铁氧体具有较好的电磁性能,进一步提高了其应用价值。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安徽理工大学,未经安徽理工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10325816.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信息处理的方法及电子设备
- 下一篇:用于代码开发的方法及其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