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复合材料板弹簧有效
申请号: | 201510324843.1 | 申请日: | 2015-06-13 |
公开(公告)号: | CN104963978B | 公开(公告)日: | 2017-03-08 |
发明(设计)人: | 史文库;钱琛;柯俊;李国民;周刚 | 申请(专利权)人: | 吉林大学;宁波华翔汽车纤维研发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16F1/18 | 分类号: | F16F1/18;F16F3/00 |
代理公司: | 长春吉大专利代理有限责任公司22201 | 代理人: | 朱世林 |
地址: | 130012 吉*** | 国省代码: | 吉林;2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复合材料 弹簧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板弹簧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应用于汽车悬架的复合材料板弹簧。
背景技术
汽车工业作为一种技术密集型产业,其迅速发展与新材料和工艺的研发密不可分,随着人们对汽车轻量化的要求越来越高,汽车零部件所采用的钢和合金等材料开始逐步被轻质复合材料所取代。树脂基复合材料,包括玻璃纤维增强树脂基复合材料和碳纤维增强树脂基复合材料,其具有轻质高强度、性能可设计、耐腐烛性好、减振性强、容易成型和工艺简单等特点,且其疲劳极限比较高、对应力集中敏感性小,已广泛应用于汽车工业。
板弹簧多用于车辆底盘的减震,以往用弹簧钢制造,自重较大,对车辆的冲击力大。复合材料板弹簧在轻量化方面具有显著优势,对其开发、使用已成为国内外学者关注的热点,纤维增强树脂基复合材料板弹簧的概念和优势已经逐渐被国内业内人员所了解。
CN100553953公开了一种玻璃钢复合材料板弹簧的制造方法,所制得复合材料板弹簧的铺层为:以板弹簧厚度的中心面为基准,靠近板弹簧上、下表面的纤维材料层为连续扩展到整个板弹簧长度方向的外层;靠近所述中心面的纤维材料层为长度朝着板弹簧中心方向渐次递减的内层,在渐次递减的内层中,间隔铺设有连续扩展到整个板弹簧长度方向的中间层。
虽然,国内外学者针对汽车复合材料板弹簧做了大量研究,但关于抛物线形状复合材料板弹簧的研究尚少,且现有抛物线形状复合材料板弹簧的疲劳过程中较长铺层与较短铺层交接处容易产生裂纹,且产生的裂纹容易汇合,进而造成复合材料板弹簧的剥离分层破坏,造成复合材料板弹簧的疲劳寿命短。
发明内容
本发明目的是提供一种复合材料板弹簧,在现有汽车悬架复合材料板弹簧的基础上,对复合材料板弹簧的铺层结构进行改进,以提高复合材料板弹簧的疲劳寿命,并实现整车轻量化。
本发明的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结合附图说明如下:
首先引入各铺层长度的阶数概念:对于一个存在较长铺层与较短铺层交替排列的铺层序列,比两相邻铺层都长的铺层称为较长铺层;比两相邻铺层都短的铺层称为较短铺层;所有铺层称为第一阶铺层;去除第一阶铺层中的较短铺层后剩余的铺层为第二阶铺层;如果第二阶铺层中仍存在较长铺层与较短铺层交替排布的铺层结构,那么去除第二阶铺层中的较短铺层后,剩余的铺层为第三阶铺层,更高阶铺层的概念以此类推;如果第N阶铺层中不再有较长铺层与较短铺层交替排布的铺层结构,则称铺层的阶数为N;铺层阶数越小裂纹越不容易扩展汇合。
一种复合材料板弹簧,所述复合材料板弹簧的簧身为抛物线形状,簧身中部设有凸台结构;所述复合材料板弹簧的铺层分为五个区域,从上至下依次为A、B、C、D和E区域;所述A和D区域为一定层数的等长的长铺层;所述B区域由一定层数的等长的长铺层与一定层数的长度渐变铺层组成,较长铺层与较短铺层交替排布;所述C区域由一定层数的短铺层;所述E区域为一定层数的平纹布铺层;所述A、B和D区域各铺层纤维排布方向均与复合材料板弹簧的簧身纵向一致。
所述复合材料板弹簧为纤维增强树脂基复合材料板弹簧。
所述A、D区域的铺层长度和B区域的长铺层长度均与复合材料板弹簧长度一致。
所述B区域各阶铺层中,除最后一阶铺层外,各阶排布形式均为较长铺层与较短铺层交替排布的结构,且铺层排布顺序采用遗传算法优化。
所述C区域各铺层纤维排布方向均与复合材料板弹簧的簧身纵向一致。
所述C区域各铺层纤维排布方向均还可以与复合材料板弹簧的簧身成一定角度。
所述E区域分布在两端螺栓孔区域上下两侧。
所述E区域还可以分布在螺栓孔区域上下任意一侧。
与现有汽车复合材料板弹簧相比,本发明有益效果为:
(1)复合材料板弹簧的簧身采用材料利用率较高的抛物线板簧形状,具有轻量化水平高的特点;
(2)无需对复合材料板弹簧中部钻孔;
(3)有效地提高了复合材料板弹簧的疲劳寿命;
(4)有效地提高了端部接头的强度。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汽车复合材料板弹簧轴测图。
图2为本发明汽车复合材料板弹簧铺层方法的各区域分布图。
图3为本发明汽车复合材料板弹簧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汽车复合材料板弹簧铺层结构示意图,图中△代表A区域,□代表B区域,▲代表C区域,О代表D区域,●代表E区域。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吉林大学;宁波华翔汽车纤维研发有限公司,未经吉林大学;宁波华翔汽车纤维研发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10324843.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