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移动电源在审
| 申请号: | 201510321861.4 | 申请日: | 2015-06-12 |
| 公开(公告)号: | CN104868559A | 公开(公告)日: | 2015-08-26 |
| 发明(设计)人: | 陈兴荣;杨永康 | 申请(专利权)人: | 深圳市海太阳实业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H02J7/00 | 分类号: | H02J7/00 |
| 代理公司: | 深圳市毅颖专利商标事务所(普通合伙) 44233 | 代理人: | 段立丽 |
| 地址: | 518116 广东省深***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移动 电源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个人消费电子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移动电源。
背景技术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手机、电子书、平板电脑等便携式电子产品的功能也越来越强大,伴随而来的是耗电量的增加,为随时随地保证便携式电子产品的正常供电,移动电源应运而生。
目前市面上移动电源行情较乱,由于没有实施相关的强制标准,许多生产商为了节约控制材料成本,存在偷工减料,进而忽视了产品质量,经常出现移动电源起火、爆炸的消息。某些用户为了索赔,蓄意对移动电源产品进行人为破坏,例如,用尖锐细金属丝从USB接口处刺入,导致内部电池芯短路出现起火爆炸的重大异常,请参考图1,当用户从USB 输出端310或者USB 输入端320插入尖锐的细金属丝时,金属丝会沿图1中双向箭头方向深入到设置在壳体100内的电池芯200,从而引起内部电池芯短路,造成不可预测的严重后果。此外,也存在一些用户将汽油、酒精、天那水等化学溶剂灌入产品,用火引燃产品内部,使其损坏等问题。
发明内容
本申请提供一种移动电源,以减少尖锐物对移动电源电池芯的破坏的概率,提高移动电源的安全性。
根据第一方面,一种实施例中提供一种移动电源,包括:
壳体;设置在壳体内的电池芯;设置在壳体中与电池芯电连接的USB 输出端;其中,USB 输出端与外界USB数据线的接入/拔出方向与电池芯的边缘不相交。
优选地,USB 输出端与电池芯布置在壳体的两侧,且USB 输出端与外界USB数据线的接入/拔出方向与靠近USB 输出端的电池芯的边缘平行。
进一步,移动电源还包括:设置在壳体中与电池芯电连接的USB 输入端;USB 输入端与外界USB数据线的接入/拔出方向与电池芯的边缘不相交。
优选地,USB 输入端与电池芯布置在壳体的两侧。
优选地,USB 输入端与外界USB数据线的接入/拔出方向与靠近USB 输入端的电池芯的边缘平行。
优选地,USB 输出端USB 输入端设置在所述壳体的异侧。
进一步,壳体的材质为防火材料。
优选地,壳体的材质为金属。
优选地,金属为铝合金。
依据上述实施例的移动电源,由于USB 输出端与外界USB数据线的接入/拔出方向与所述电池芯的边缘不相交,使得用户在USB 输出端插入尖锐物时,尖锐物不会触碰到移动电源的电池芯,从而降低了尖锐物对移动电源电池芯的破坏的概率,提高移动电源的安全性。
附图说明
图1为现有技术中移动电源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施例公开的一种移动电源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施例USB输出端的一种结构示意平面简图;
图4a为本实施例USB 输入端和USB 输出端的一种布置方式示意;
图4b为本实施例USB 输入端和USB 输出端的另一种布置方式示意;
图4c为本实施例USB 输入端和USB 输出端的第三种布置方式示意。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通过具体实施方式结合附图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请参考图2,为本实施例公开的一种移动电源结构示意图,该移动电源包括:壳体100、电池芯200 和USB 输出端310,其中,
壳体100,用于放置移动电源的电池芯、电路板以及其它零部件。在具体实施例中,壳体100的形状可以根据放置在其内部部件的整体形状来确定,通常,壳体100为方形;当然,为了美观,在其它实施例中,也可以对部件的布局进行相应地调整,可以是不规则的形状,壳体100只要能够盛放下移动电源的部件即可。
设置在壳体100内的电池芯200,电池芯200为移动电源的重要元件,一般而言,移动电源的储电量越大,则电池芯200的轮廓也越大。电池芯200通常占据了壳体100的大部分区域,壳体100剩下的小部分区域为移动电源提供了功能拓展场所,如电量指示灯、开关按钮和USB接口等。
设置在壳体中与电池芯200电连接的USB 输出端310。在具体实施例中,USB 输出端310用于通过USB数据线与外界电子设备建立连接,以实现将电池芯200所存储的电量通过USB数据线充入外界电子设备,即实现移动电源对电子设备的充电作业。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深圳市海太阳实业有限公司,未经深圳市海太阳实业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10321861.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