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酸性土壤改良剂制备及施用方法有效
| 申请号: | 201510321764.5 | 申请日: | 2015-06-12 | 
| 公开(公告)号: | CN104926565B | 公开(公告)日: | 2018-09-25 | 
| 发明(设计)人: | 卜玉山;刘奋武;赵和平;张吴平;蔺向前;赵国斌;卜斌;蔺向光 | 申请(专利权)人: | 山西农业大学;交城县金兰化工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C05G3/04 | 分类号: | C05G3/04;A01C21/00 | 
| 代理公司: | 太原华弈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 14108 | 代理人: | 李毅 | 
| 地址: | 030801 *** | 国省代码: | 山西;14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酸性 土壤改良剂 制备 施用 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酸性土壤改良剂制备方法,(1)将化肥工业产生的废弃物钙泥、镁泥分别干燥,使其含水量降低到13%‑15%,然后将其粉碎至10目以下;(2)按质量份称取(1)制备的钙泥15‑25份、镁泥20‑30份,以及商品尿素10‑15份、商品磷酸一铵5‑8份、商品硫酸钾2‑3份,将所有原料混合均匀后造粒,干燥至含水量10%‑12%,包装制得成品。本发明的施用方法是播种前撒施后耕作,与土壤尽可能均匀混合,施用量依酸性土壤的pH值的高低确定,当酸性土壤的pH值在5‑6.5时,建议每年每公顷施用量为300 kg‑600 kg;当酸性土壤的pH值在4.5‑5时,建议每年每公顷施用量为600 kg‑900 kg;当酸性土壤的pH值在<4.5时,建议每年每公顷施用量为900 kg‑1200 kg。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固体废物资源化利用与土壤培肥改良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土壤改良剂(soil amendment)又称土壤调理剂(soil conditioner),是用于改良土壤物理、化学和生物性质,使其更适宜于植物生长的物料。酸性土壤改良剂主要功能是中和土壤酸性,从而改善酸性土壤的不良性状。
酸性土壤是低pH值土壤的总称,酸性土壤地区降水充沛,淋溶作用强烈,盐基离子大量淋失,盐基饱和度低,而酸性土壤高浓度的H+ 、A13+、Mn 2+和Fe2+等对植物产生直接的毒害作用。酸性土壤另一个严重的问题是缺少有效性养分,而且所涉及的养分种类比较多,例如酸性土壤普遍缺氮、磷和钾,很多酸性土壤缺钙和镁,有些酸性土壤还缺钼。
我国酸性土壤包括红壤、黄壤、砖红壤、赤红壤和灰化土等,分布遍及14 个省市,总面积达2.03×108 hm2,约占全国耕地面积的21%,在农业生产中占有重要地位。因此,酸性土壤的改良一直是我国南方农业生产中的一项重要农艺措施。传统的酸性土壤改良剂多为石灰性材料,诸如石灰石、生石灰、熟石灰、碳酸石灰、含石灰质的工业废渣等。利用这些石灰类材料中所含的碳酸钙类物质中和土壤酸性,并补充钙、镁等盐基离子,达到改良酸性土壤的目的。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针对硝基化肥生产厂产生的废弃物的资源化利用,提供一种酸性土壤改良剂制备及施用方法。本发明利用硝酸钙、硝酸铵钙和硝酸镁等化肥工业产生的剩余的废渣,经合理调配现有的商品化肥,制成具有营养成分的酸性土壤改良剂,彻底解决了硝酸钙、硝酸铵钙和硝酸镁等化肥工业的废弃物处置问题,实现了废物资源化利用,具有极大的社会效益、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
本发明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本发明的酸性土壤改良剂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1)将化肥工业产生的废弃物钙泥、镁泥分别干燥,使其含水量降低到13%-15%,然后将其粉碎至10目以下;
(2)按质量份称取(1)制备的钙泥15-25份、镁泥20-30份,以及商品尿素10-15份、商品磷酸一铵5-8份、商品硫酸钾2-3份,将所有原料混合均匀后造粒,干燥至含水量10% -12%,包装制得成品。
所述的钙泥是利用石灰石和硝酸生产硝酸钙肥和硝酸铵钙肥后剩余的废渣,所述的镁泥是利用氧化镁和硝酸生产硝酸镁肥后剩余的废渣。
所述的商品尿素为含N 46%的尿素。
所述的商品磷酸一铵为含N 12%和含P2O5 52%的磷酸一铵。
所述的商品硫酸钾为含K2O 52%的硫酸钾。
所述的酸性土壤改良剂的pH值为9.2-9.4。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山西农业大学;交城县金兰化工有限公司,未经山西农业大学;交城县金兰化工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10321764.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