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钨酸铋纳米复合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在审
申请号: | 201510318386.5 | 申请日: | 2015-06-11 |
公开(公告)号: | CN104971720A | 公开(公告)日: | 2015-10-14 |
发明(设计)人: | 卢小泉;宁星铭;李文奇;蒋媛;李毅然;马巧玲;胡一平;何笑;光志强 | 申请(专利权)人: | 西北师范大学 |
主分类号: | B01J23/68 | 分类号: | B01J23/68;B82Y30/00;B82Y40/00;A62D3/17;A62D101/20 |
代理公司: | 北京中恒高博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49 | 代理人: | 吕玉博 |
地址: | 730070 甘肃*** | 国省代码: | 甘肃;6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钨酸铋 纳米 复合材料 及其 制备 方法 应用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负载型半导体材料的制备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钨酸铋纳米复合材料。
背景技术
随着社会和经济的快速发展,能源危机和环境恶化已变为全球亟待解决的问题。如何开发高效、环保、低成本的能源已变得迫不及待。太阳能作为一种理想、高效、可再生的能源已被更多研究者所关注,故此科学家将大量的工作投入光敏化材料的制备和运用当中。钨酸铋是一种优良的光敏化材料,由于其窄的带系、稳定和低价格等特点,已被广泛的应用与工业生产中。但是由于半导体超高的载流子效率,故导致其光电转换效率和催化性能很低。为了进一步提高半导体的载流子的分离,目前常见的方法是负载贵金属和准金属如:氧化还原石墨烯。而负载的纳米材料较纯的纳米材料,更能表现出高的光电化学性质和催化性能。此外,这种复合材料合成方法简单,成本较低,易于大规模生产。
与纯的纳米材料相比,纳米复合材料因在电学、光学、热学上的显著性质而吸引了广泛的关注。随着纳米科学与技术的进一步发展,纳米复合材料也将会广泛应用于电化学传感、产氢和产氧。
发明内容
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钨酸铋纳米复合材料,在钨酸铋上负载了氧化石墨烯和银;为此,本发明还提供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本发明提供一种钨酸铋纳米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步骤如下:
(1)将Na2WO6·2H2O和油酸钠溶解在二次蒸馏水中,超声使其形成透明的液体,标记为A;之后将Bi(NO3)3·5H2O、1mg/mL的氧化石墨烯(GO)和二次蒸馏水混合,超声形成棕色均匀的液体,标记为B;然后将A、B混合搅拌,待均匀后将其转移至密封的耐高压反应釜中反应,冷却,过滤得沉淀,将沉淀洗涤干燥后,得到黑色的rGO/Bi2WO6纳米复合材料;
(2)将步骤(1)得到的rGO/Bi2WO6纳米复合材料分散到无水乙醇中,将硝酸银溶解在有机溶剂中,将二者混合,在氙灯下照射,得到银负载的rGO/Bi2WO6/Ag纳米复合材料。
在本发明的rGO/Bi2WO6/Ag纳米复合材料中,Ag不仅可以促使载流子的分离,还可以自身被敏化,进而具有催化的能力。
优选地,每30mL二次蒸馏水和10ml氧化石墨烯中油酸钠的加入量为2.2mM,Na2WO6·2H2O的加入量为0.4mM,Bi(NO3)3·5H2O的加入量为0.4mM;每120mgrGO/Bi2WO6纳米复合材料中,硝酸银为0.000014mol。
在上述条件下制备得到的复合材料性能(光催化性等)最佳。
优选地,步骤(1)中所述在耐高压反应釜中水热反应的反应温度为160℃,水热反应时间为18小时。
水热反应的目的是简单快捷的创造一个高温高压的环境,便于材料结晶度的增加和好的形貌。而选择在160℃下反应既是为了充分反应,又是为了提高钨酸铋结晶度,因为钨酸铋在130℃下结晶度很低。
优选地,步骤(1)中将沉淀洗涤是将沉淀依次用正己烷和无水乙醇洗涤。
正己烷是为了除去混合液中的油酸钠,无水乙醇是为了出去多余的正己烷。
优选地,步骤(1)中氧化石墨烯的制备方法为:在每1.5g石墨粉中加入浓硫酸和浓磷酸的混合液200ml,其中浓硫酸和浓磷酸的体积比为9:1,边搅拌边加入高锰酸钾9.0g,在50℃下搅拌12h,搅拌完成后,向其中加入过氧化氢6ml,用二次蒸馏水洗涤使其pH=7,然后加入100ml乙醇,超声5小时制备得到氧化石墨烯。
优选地,步骤(2)中所述有机溶剂为乙二醇。
这里的乙二醇是一种牺牲剂。而常用的牺牲剂有甲醇,乙醇,乙二醇等。乙二醇因不易挥发和能够更好的给出电子而被选用。
优选地,步骤(2)中在氙灯下照射是在150w氙灯下照射30分钟。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西北师范大学,未经西北师范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10318386.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