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高压气液流自动分离排放装置在审
| 申请号: | 201510317939.5 | 申请日: | 2015-06-11 | 
| 公开(公告)号: | CN104906877A | 公开(公告)日: | 2015-09-16 | 
| 发明(设计)人: | 种建春;饶开波;高学生;董洪铎;杨博;张岳峰;梁中杰;马孝平;张力中;张平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石油集团渤海钻探工程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B01D45/16 | 分类号: | B01D45/16 | 
| 代理公司: | 天津才智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12108 | 代理人: | 王顕 | 
| 地址: | 300457 天津市滨海新区开发*** | 国省代码: | 天津;12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压气 自动 分离 排放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水气分离排放装置,尤其是一种高压气液流自动分离排放装置。
背景技术
在石油钻井现场,发电机组的排气软管受高压气流的影响摆动剧烈,不易固定,且因高压气流同时具有高温特性,容易引发安全事故。同时,发电机组排出的高温高压气液流中,除包含高温水、气外,有时还会包含一些油气,如果任其排放至地面将造成环境污染。因此,需要提供一种新的高压气液流自动分离与排放装置来解决上述技术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能够避免环境污染且提高作业区域的安全性的高压气液流自动分离排放装置。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包括内筒和罩在内筒外的外筒,所述内筒和外筒的底部密封固定在同一平面上,该内筒和外筒之间形成有环形空腔;所述内筒上端封闭,该内筒筒壁上形成有透气孔网,该内筒底部一侧设有至少一个用于连通内筒和环形空腔的排液槽,且该内筒的筒壁下部设有至少一个能够使高压气液流冲刷在内筒内壁上并形成向上的气体旋流的进气口,所述进气口一端与发电机组的高温高压排气管线连通,另一端穿过外筒与内筒内部连通;所述外筒高度高于内筒高度,该外筒上端设有至少一个排气口,且该外筒底部一侧还设有至少一个排液口。
所述进气口与内筒相连接的一端要高于该进气口的另一端,所述进气口的轴线与内筒的轴线不能够相交。
所述进气口包括A进气口和B进气口,所述A进气口和内筒形成有第一交汇处,所述B进气口与和内筒形成有第二交汇处,所述第一交汇处和第二交汇处按照螺旋向上的轨迹分布。
所述进气口和排液口的通道上还分别设有开关。
所述外筒底部一侧还设有一液面观察管,该液面观察管底部与外筒底部相连通,上端开口。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采用本发明的装置后,石油钻井现场发电机组的高温高压排气管线与所设计的气液分离装置进气口相连,经分离后的气体通过装置外筒排至大气中,而油水液体通过外筒上的排液口进行收集和循环利用,可避免环境污染和保证作业区域安全性。同时,对排出液体进行观察,如果液体中含油,则可以用于判断发电机组出现故障,能更好的为现场服务。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高压气液流自动分离排放装置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高压气液流自动分离排放装置的主视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高压气液流自动分离排放装置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参见图1至图3,本发明利用气体旋流和油水易附着在物体表面的原理,提供一种高压气液流自动分离排放装置,避免了环境污染,提高了作业区域的安全性。
本发明的高压气液流自动分离排放装置包括内筒1、外筒2、进气口、出气口7、排液口5和液面观察管9。其中内筒1高度与直径均比外筒2要小,内筒1固定于外筒2内。内筒1外壁与外筒2内壁之间的距离不宜过小,其具体尺寸依据现场需要而定。
所述内筒1为圆柱形,便于形成气体旋流。内筒1的筒壁上设计有透气孔网8,透气孔可采用圆形、矩形、多边形、缝隙等任意形式,可使高压气体在旋流过程中随着压力的消散,排出到内外筒之间。内筒1上端封闭,下端设计有排液槽6,便于附着在内筒1内壁上的液体在重力作用下流到内筒1底部并通过排液槽6汇集到内外筒之间的空间内。排液槽6的形状、尺寸和个数不限,能保证内筒1中的液流正常排放到内外筒之间即可。
所述外筒2在理论上可为任意内接圆直径大于内筒1外壁的立体模型,但为了更好的实现气液分离与排放,并节省空间,建议采用圆柱形外筒,并与内筒1保持同心。外筒2的顶端设计有排气口7,下端圆周侧面上设计有排液口5。排气口7与排液口5的形状、尺寸和个数不限,可以保证气体和液体畅通排出即可。因发电机房排出的气液流为高压状态,经自动分离后如果排气口通道过小容易引起噪音和再次形成高压气流,因此其排气口界面不宜过小。
本发明的高压气液流自动分离排放装置一侧设计有至少一个进气口,该进气口直接穿过内外筒环空进入内筒1,进气口在方向上应与内筒直径成一定角度(即进气口的轴线与内筒的轴线不能够相交),且进气口与内筒相连接的一端要高于该进气口的另一端,这样会使高压气液流冲刷在内筒1内侧壁上并形成向上的气体旋流。进气口可以为一个或多个,本发明优选为2个,即A进气口3和B进气口4。若采用多个进气口时,应保证进气口方向统一沿顺时针或逆时针方向并按照螺旋向上的轨迹依次变化,避免气体旋流紊乱。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石油集团渤海钻探工程有限公司,未经中国石油集团渤海钻探工程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10317939.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喷漆室VOC粉尘净化系统
 - 下一篇:一种改进的稠厚器装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