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微乳液聚合制备放射源的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510317469.2 | 申请日: | 2015-06-11 |
公开(公告)号: | CN105037616B | 公开(公告)日: | 2017-09-12 |
发明(设计)人: | 崔海平;李忠勇;张文辉;高惠波;韩连革;卢金辉;周棱 | 申请(专利权)人: | 原子高科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08F220/28 | 分类号: | C08F220/28;C08F220/14;C08F212/36;C08F2/44;C08K3/08;C08K3/00 |
代理公司: | 北京中济纬天专利代理有限公司11429 | 代理人: | 张晓霞 |
地址: | 1024***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乳液聚合 制备 放射源 方法 | ||
1.一种微乳液聚合制备放射源的方法,其特征在于:依次包括以下步骤:
(1)将聚合单体、助表面活性剂、放射性料液配制成微乳液,充惰性气体排气;加入引发剂并溶解混匀,再次充惰性气体排气;加入交联剂和促进剂混合均匀;
(2)将微乳液体系密封入源壳模具中;
(3)静置,使微乳液进行聚合反应;
其中,所述放射性料液的pH值为7-8,所述放射源为线源、柱源或点源。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微乳液聚合制备放射源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步骤(1)中组成微乳液的聚合单体为烯类单体,所述聚合单体含量为微乳液总量的15-80wt%。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微乳液聚合制备放射源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烯类单体为甲基丙烯酸甲酯(MMA)、甲基丙烯酸(MA)、丙烯酰胺(AM)中的一种或多种的混合物。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微乳液聚合制备放射源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步骤(1)中组成微乳液的助表面活性剂为含有不饱和双键的助表面活性剂,该助表面活性剂含量为微乳液总量的15-80wt%。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微乳液聚合制备放射源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含有不饱和双键的助表面活性剂为甲基丙烯酸羟乙酯(HEMA)、丙烯酸(AA)、甲基丙烯酸二甲氨乙酯(DM)中的一种或多种的混合物。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微乳液聚合制备放射源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步骤(1)中组成微乳液的内含放射性核素的所述放射性料液含量为微乳液总量的1-10wt%。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微乳液聚合制备放射源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步骤(1)中引发剂为过氧化合物、偶氮化合物或氧化还原引发体系中的一种或多种的混合物;所述引发剂的加入量为微乳液总量的0.2-1wt%。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微乳液聚合制备放射源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过氧化合物为过氧化苯甲酰(BPO),偶氮化合物为偶氮二异丁腈(AIBN),氧化还原引发体系为过硫酸钾-亚硫酸钠(KPS-SH)。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微乳液聚合制备放射源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步骤(1)中加入的促进剂为有机叔胺或对甲苯亚磺酸盐中的一种或多种的混合物;所述促进剂的加入量至多为微乳液总量的0.5wt%。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微乳液聚合制备放射源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有机叔胺为N,N-二甲基对甲苯胺(DMT)。
11.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微乳液聚合制备放射源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步骤(1)中加入的交联剂为分子内含有多个不饱和双键的烯类单体或其它能在线型分子间起架桥作用从而使多个线型分子相互键合交联成网状结构的物质中的一种或多种的混合物;所述交联剂的加入量至多为微乳液总量的2wt%。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微乳液聚合制备放射源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分子内含有多个不饱和双键的烯类单体为二乙烯基苯(DVB),其它能在线型分子间起架桥作用从而使多个线型分子相互键合交联成网状结构的物质为N-羟甲基丙烯酰胺(HAM)或过氧化二异丙苯(DCP)。
13.一种微乳液聚合制备放射源的方法,其特征在于:依次包括以下步骤:
(1)将含量为25wt%的甲基丙烯酸甲酯、含量为70wt%的甲基丙烯酸羟乙酯、含量为5wt%的放射性料液配制成微乳液,充惰性气体排气;加入量为微乳液总量的0.5wt%的过氧化苯甲酰并溶解混匀,再次充惰性气体排气;加入含量为微乳液总量的1wt%的二乙烯基苯和含量为微乳液总量的0.1wt%的N,N-二甲基对甲苯胺并混合均匀;
(2)将微乳液体系密封入源壳模具中;
(3)室温下静置6小时,使微乳液进行聚合反应;
其中,所述放射性料液的pH值为7-8,所述放射源为线源、柱源或点源。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原子高科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原子高科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10317469.2/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