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高尔夫自动练球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1510317212.7 | 申请日: | 2015-06-10 |
公开(公告)号: | CN104888440B | 公开(公告)日: | 2018-01-09 |
发明(设计)人: | 潘金新 | 申请(专利权)人: | 潘金新 |
主分类号: | A63B69/36 | 分类号: | A63B69/36 |
代理公司: | 北京品源专利代理有限公司11332 | 代理人: | 张海英,黄建祥 |
地址: | 510440 广东省广州市***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高尔夫 自动 系统 | ||
1.一种高尔夫自动练球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
储球箱装置,包括储球箱支架和悬空设置在所述储球箱支架内的储球箱;
旋转出球装置,用于将所述储球箱内部的球逐个的送出到所述储球箱外,所述旋转出球装置设置在所述储球箱的底部与所述储球箱内部连通;
导轨装置,所述导轨装置设置在所述旋转出球装置的出球端,所述导轨装置包括倾斜式导轨,所述导轨的末端设置用于间隔输送和阻挡球的阀门组件;
直线输送装置,所述直线输送装置设置在所述导轨装置的出球端,并位于所述阀门组件的一侧,用于接收所述阀门组件输送过来的球,所述直线输送装置的一端设置在所述储球箱支架内,另一端伸出所述储球箱支架外,所述直线输送装置包括输送轨道和可在所述输送轨道上做直线往复移动的输送滑块,所述输送滑块上可拆卸设置用于抓球的抓手,所述抓手包括呈C字型的送球环,所述送球环的开口端朝向所述输送轨道远离所述储球箱设置,且所述开口端的尺寸略小于单个球的直径,在所述送球环与所述开口端相对的一侧设置有与所述输送滑块可拆卸连接的抓手支架;
顶球装置,所述顶球装置设置在所述直线输送装置远离所述阀门组件的一端,用于将所述直线输送装置输送过来的球顶离所述直线输送装置,所述顶球装置包括可沿垂直于地面的方向直线往复移动的用于顶球的球座以及设置在所述直线输送装置远离所述储球箱支架一端的顶球外壳,在所述顶球外壳内设置可沿垂直于地面的方向做往复直线移动的顶球支架,所述球座可拆卸设置在所述顶球支架上,所述顶球支架包括用于可拆卸安装所述球座的上动板和设置在所述上动板一侧的下定板,其中,所述上动板邻近端部的两侧折弯有上动板连接部,所述下定板邻近端部的两侧折弯有下定板连接部,所述下定板连接部与所述上动板连接部通过连接转轴连接,所述下定板远离所述下定板连接部的一端朝向所述上动板折弯有下定板限位板,在所述下定板限位板上开设下定板限位槽,所述上动板远离所述上动板连接部的一端插入到所述下定板限位槽内,在所述下定板限位槽的一侧设置用于检测所述上动板是否移动的第三传感器,在所述上动板与所述下定板之间设置检测弹簧;
击打台,所述击打台设置在所述储球箱支架的一侧,所述直线输送装置延伸出所述储球箱支架的一端以及所述顶球装置设置在所述击打台内,所述击打台上开设球座通孔,所述球座部分伸出所述球座通孔并位于所述击打台外部;
控制器,所述控制器分别与所述旋转出球装置、所述阀门组件、所述直线输送装置以及所述顶球装置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高尔夫自动练球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储球箱包括开设在所述储球箱上的添球开口和设置在所述储球箱底部中心的出球孔,所述储球箱通过至少两个对称设置在所述储球箱外周的称重感应器与所述储球箱支架连接,以使所述储球箱悬空设置在所述储球箱支架内,所述称重感应器与所述控制器连接,在所述储球箱支架外设置显示板,所述显示板与所述控制器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高尔夫自动练球系统,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储球箱的内壁上可拆卸设置防噪垫。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高尔夫自动练球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旋转出球装置包括转盘座和转盘,所述转盘可转动的设置在所述出球孔处,所述转盘的直径略小于所述出球孔的直径,在所述转盘上至少设置一个直径与单个球相匹配的转盘孔,所述转盘远离所述储球箱内部的一侧并位于所述转盘孔处设置出球管;
所述转盘座设置在所述转盘设置有所述出球管的一侧,且与所述出球管间隔设置,所述出球管远离所述转盘的一端与所述转盘座之间的间距小于单个球的半径,在所述转盘座上对应所述出球管设置有转盘座孔;
在所述转盘座远离所述转盘的一侧设置转盘电机,所述转盘电机的输出轴端穿过所述转盘座与所述转盘的中心固定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高尔夫自动练球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导轨装置包括与所述转盘座孔连通的第一导轨、设置在所述第一导轨的出球端的第二导轨,所述第二导轨为整体呈倾斜的U字形的导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潘金新,未经潘金新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10317212.7/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