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海藻中铅含量检测试剂及其检测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510313250.5 | 申请日: | 2015-06-10 |
公开(公告)号: | CN104931492A | 公开(公告)日: | 2015-09-23 |
发明(设计)人: | 熊开胜;张海防;谢建庭 | 申请(专利权)人: | 苏州东辰林达检测技术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1N21/78 | 分类号: | G01N21/78 |
代理公司: | 南京经纬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32200 | 代理人: | 李纪昌 |
地址: | 215100 江苏省苏州市吴中区***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海藻 含量 检测 试剂 及其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检测试剂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海藻中铅含量检测试剂及其检测方法。
背景技术
随着社会工业化的快速发展,进入环境介质(大气、水体和土壤)中的有害重金属不断增加,若超过正常范围则会引起环境的重金属污染。目前,最引人关注的是汞、镉、铅、铬以及类金属砷等有显著生物毒性的重金属,主要通过污染食品、饮用水及空气等途径最终被人类吸收。海藻是人类经常食用的海产品之一,重金属可由于海洋污染而在海藻中富集,最终严重威胁人类健康,如铅中毒将引起贫血、记忆力减退、失眠、休克、损害肠胃、肾脏和生殖系统等。研究表明,目前我国很多地区海藻重金属含量都严重超标。因此,海藻重金属的检测对于评价海产品的食用安全性至关重要。
发明内容
发明目的:本发明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海藻中铅含量检测试剂及其检测方法,既具有较高的准确度、又能够更快速地检测出废水中铅含量。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
海藻中铅含量检测试剂,按重量份计,包括如下组分:邻二氮菲3~5份,氢氧化钠溶液12~16份,柠檬酸铵3~5份,二羟基丙酮5~8份,石油醚3~5份,丁二酮肟1~3份,二硫化碳1~3份,二氯化汞1~2份,异戊二醇5~10份,乙醇10~15份及水40~60份。
优选地,按重量份计,包括如下组分:邻二氮菲4~5份,氢氧化钠溶液14~15份,柠檬酸铵4~5份,二羟基丙酮6~7份,石油醚4~5份,丁二酮肟2~3份,二硫化碳1~2份,二氯化汞1份,异戊二醇7~8份,乙醇12~14份及水50~54份。
更优选地,按重量份计,包括如下组分:邻二氮菲4份,氢氧化钠溶液15份,柠檬酸铵4份,二羟基丙酮6份,石油醚5份,丁二酮肟2份,二硫化碳1份,二氯化汞1份,异戊二醇7份,乙醇13份及水52份。
所述氢氧化钠溶液浓度为15~35wt%。
海藻中铅含量检测试剂的检测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将海藻样品风干,研磨,过100~500目筛,加入HNO3溶液中,然后放入超声波清洗仪中,加热,超声处理,取出静置冷却,离心,得到海藻样品溶液,备用;
(2)取两份相同体积的检测试剂,向第一份检测试剂中加入步骤(1)制得的海藻样品溶液,形成第一混合液;向第二份检测试剂中加入与海藻样品溶液体积相等的去离子水,形成第二混合液;
(3)以第二混合液为参照,观察第一混合液的颜色变化,当铅含量高于1.0 mg/L时,溶液由紫红色变为蓝色,当重金属含量低于1.0 mg/L时,颜色无变化。
有益效果:
本发明的海藻中铅含量检测试剂相对于现有技术能够更加快速地检测到铅含量是否超标,且测定含量的准确率高,具有更高的检测效率。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对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进行详细说明。
实施例1
海藻中铅含量检测试剂,按重量份计,包括如下组分:邻二氮菲3份,氢氧化钠溶液12份,柠檬酸铵3份,二羟基丙酮5份,石油醚3份,丁二酮肟1份,二硫化碳1份,二氯化汞1份,异戊二醇5份,乙醇10份及水40份。
实施例2
海藻中铅含量检测试剂,按重量份计,包括如下组分:邻二氮菲4份,氢氧化钠溶液14份,柠檬酸铵4份,二羟基丙酮6份,石油醚4份,丁二酮肟2份,二硫化碳1份,二氯化汞1份,异戊二醇7份,乙醇12份及水50份。
实施例3
海藻中铅含量检测试剂,按重量份计,包括如下组分:邻二氮菲4份,氢氧化钠溶液15份,柠檬酸铵4份,二羟基丙酮6份,石油醚5份,丁二酮肟2份,二硫化碳1份,二氯化汞1份,异戊二醇7份,乙醇13份及水52份。
实施例4
海藻中铅含量检测试剂,按重量份计,包括如下组分:邻二氮菲5份,氢氧化钠溶液15份,柠檬酸铵5份,二羟基丙酮7份,石油醚5份,丁二酮肟3份,二硫化碳2份,二氯化汞1份,异戊二醇8份,乙醇14份及水54份。
实施例5
海藻中铅含量检测试剂,按重量份计,包括如下组分:邻二氮菲5份,氢氧化钠溶液16份,柠檬酸铵5份,二羟基丙酮8份,石油醚5份,丁二酮肟3份,二硫化碳3份,二氯化汞2份,异戊二醇10份,乙醇15份及水60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苏州东辰林达检测技术有限公司,未经苏州东辰林达检测技术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10313250.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