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治疗脾胃寒湿疼痛的方剂在审
申请号: | 201510312244.8 | 申请日: | 2015-06-10 |
公开(公告)号: | CN104940782A | 公开(公告)日: | 2015-09-30 |
发明(设计)人: | 程福增 | 申请(专利权)人: | 程福增 |
主分类号: | A61K36/9064 | 分类号: | A61K36/9064;A61P29/0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50100 山东省***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治疗 脾胃 疼痛 方剂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治疗脾胃的中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治疗脾胃寒湿疼痛的方剂。
背景技术
脾胃寒湿的形成基本是由外感寒湿邪气和内伤饮食不节两方面引起,与个体素质也有一定的关系。
脾胃虚弱为本中医理论认为,正气不足是疾病发生的内在根。《灵枢·百病始生》说,“风雨寒热,不得虚,邪不能独伤人”。脾胃寒湿证的形成,虽然病因病机有多种,但脾胃功能状态是决定因素。临床所见有的患者每因外感或某餐“多吃了一口”,即引起胃脘胀满,泛泛欲呕,不思饮食,或大便失常,舌苔即变得黄腻。寻根问源,无论是先天禀赋不足或后天失调所致,总能找到脾胃虚弱的病本。脾胃虚弱,不能正常运化谷物水液,水反为湿,谷反为滞,湿和滞久则化热,可形成寒湿,同时各种疾病因素很易引发虚弱之脾胃功能失调而生寒湿。
脾胃寒湿见症多端,胃脘疼痛,嘈杂灼热,口干不欲饮,饥而不欲食,小便色黄,大便不畅是脾胃寒湿的辨证要点。
现有技术中虽然有众多治愈脾胃疾病的中西药,但其针对性差,效果有待提高。
基于此,提出一种新的基于中医辨证理论的治愈脾胃寒湿疼痛的方剂就显得尤为必要。
发明内容
为解决上述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治疗脾胃寒湿疼痛的方剂,散寒化湿,和胃止疼,能有效治愈脾胃寒湿疼痛。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为:
一种治疗脾胃寒湿疼痛的方剂,由以下重量份的组分组成:苍术10-20份;川扑5-15份;陈皮5-15份;制半夏5-15份;吴茱萸1-5份;高良姜2-8份;草豆蔻4-8份;丁香1-5份;白芍10-20份;香附2-8份;元胡5-15份;甘草2-8份;白豆蔻5-15份;枳壳5-15份。
一种治疗脾胃寒湿疼痛的方剂,由以下重量份的组分组成:苍术15份 川扑10份 陈皮10份 制半夏10份 吴茱萸3份 高良姜6份 草豆蔻6份 丁香3份 白芍15份 香附6份 元胡10份甘草6份 白豆蔻10份 枳壳10份。
进一步的,上述方剂的服用方法为:水煎服,每日一剂,每日分两次服。
本发明的药理为:1、苍术-燥湿健脾。2、川扑-行气燥湿。3、陈皮-理气健脾,燥湿化痰。4、制半夏-燥湿化痰,降逆止呕消痞散结。5、吴茱萸-散寒止痛,温中止呕。6、高良姜-散寒止疼,温中止呕。7、草豆蔻-燥湿健脾,温中止呕。8、丁香-温中降逆,散寒止疼。9、白芍-平肝止痛,敛阴止汗。10、香附-疏肝理气。11、元胡-活血、行气、止痛。12、甘草-调和药性,益气补中。13、白豆蔻-化湿行气,温中止呕。14、枳壳-破气行痰。用于食积、噫气、呕逆;辛温药占多数,辛能利气,温能散寒,湿邪当以温药和之。
相对于现有技术,本发明的有益效果为:
本发明方剂用于食积、噫气、呕逆;辛温药占多数,辛能利气,温能散寒,湿邪当以温药和之。散寒化湿,和胃止疼,能有效治愈脾胃寒湿疼痛。效果显著,值得大范围推广。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发明技术方案做进一步详细描述:
一种治疗脾胃寒湿疼痛的方剂,由以下重量份的组分组成:苍术10-20份;川扑5-15份;陈皮5-15份;制半夏5-15份;吴茱萸1-5份;高良姜2-8份;草豆蔻4-8份;丁香1-5份;白芍10-20份;香附2-8份;元胡5-15份;甘草2-8份;白豆蔻5-15份;枳壳5-15份。
一种治疗脾胃寒湿疼痛的方剂,由以下重量份的组分组成:苍术15份 川扑10份 陈皮10份 制半夏10份 吴茱萸3份 高良姜6份 草豆蔻6份 丁香3份 白芍15份 香附6份 元胡10份甘草6份 白豆蔻10份 枳壳10份。
进一步的,上述方剂的服用方法为:水煎服,每日一剂,每日分两次服。
本发明的药理为:1、苍术-燥湿健脾。2、川扑-行气燥湿。3、陈皮-理气健脾,燥湿化痰。4、制半夏-燥湿化痰,降逆止呕消痞散结。5、吴茱萸-散寒止痛,温中止呕。6、高良姜-散寒止疼,温中止呕。7、草豆蔻-燥湿健脾,温中止呕。8、丁香-温中降逆,散寒止疼。9、白芍-平肝止痛,敛阴止汗。10、香附-疏肝理气。11、元胡-活血、行气、止痛。12、甘草-调和药性,益气补中。13、白豆蔻-化湿行气,温中止呕。14、枳壳-破气行痰。用于食积、噫气、呕逆;辛温药占多数,辛能利气,温能散寒,湿邪当以温药和之。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程福增,未经程福增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10312244.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治疗神经官能症的中药
- 下一篇:一种草河车解酒护肝冲剂及生产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