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用淤泥生产的烧结膨胀型超轻质陶粒及其制造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510309469.8 | 申请日: | 2015-06-09 |
公开(公告)号: | CN104909816B | 公开(公告)日: | 2017-11-28 |
发明(设计)人: | 李桓宇;古耀坤 | 申请(专利权)人: | 清远绿由环保科技有限公司;李桓宇 |
主分类号: | B09B3/00 | 分类号: | B09B3/00;C04B38/02;C04B33/132;C04B33/135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511533 广***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淤泥 生产 烧结 膨胀 型超轻质 陶粒 及其 制造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用淤泥生产的烧结膨胀型超轻质陶粒,具体地说它是以淤泥、垃圾焚烧余渣、电石废渣、磷石膏、农作物秸秆,经过破碎、分选、粉碎、再经干燥磨粉筛分后的粉料为主要原料生产的烧结膨胀型超轻质陶粒,属废物处理领域。
本发明还涉及该烧结膨胀型超轻质陶粒的制造方法。
背景技术
陶粒是一种陶质的轻型颗粒;其外观呈园形或椭园形球体,但也有一些仿碎石陶粒呈不规则碎石状;陶粒的形状因工艺不同而各异,它的表面是一层坚硬的外壳,外壳呈陶质或釉质,具有隔水保气作用,并且赋予陶粒较高的强度;陶粒的粒径一般为5~20mm,最大粒径为25mm;由于内部多孔,具有良好的保温隔热性能;由于我国全面推进建筑节能减排,保护环境,改善建筑功能,提高人们群众的生活和工作水平;陶粒一般用来取代混凝土中的碎石和卵石;传统陶粒和陶砂均是以黏土作为原料经烧结而制成的,需要大量开采优质黏土和破坏耕地及自然环境,大大加重了环境负担,违背可持续发展的原则;本发明利用淤泥等固体废弃物为原料替代黏土生产膨胀型超轻质陶粒和陶砂是一种新型生态环保产品。
淤泥是经水运动漂流他处淤积起来的一种物体,是由大雨、暴雨引起的洪水冲洗存入江河湖泊中的碎屑沉积形成的粘土泥和砂及生物沉积物;湖沼中的有机物体死亡沉于底部形成生物沉积物,其成分构造分为腐殖质泥土和泥炭两类,腐殖质泥土为富营养型,它主要由有机物和矿物质组成;根据国务院关于印发《水污染防治行动计划》的通知,国发﹙2015﹚17号文件;水环境保护事关人民群众切身利益,事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当前,党中央、国务院及各级政府为了加强环境保护,提高人们的生活用水质量,采用环保疏浚技术,逐步增强对被污染的湖泊、河道、沟渠、河港、水库等水体中的淤泥进行环保疏浚清理整治工程,为湖泊水生生态系统的恢复创造条件;我国已实施污染河道淤泥的疏挖工程,在太湖、星云湖、巢湖、南湖、洞庭湖等大型湖泊、航道、河港进行了环保疏浚工程;旨在清除湖泊、航道水体中的淤泥,并为湖泊水生生态系统的环境恢复创造了优良条件;经疏浚清理被污染的湖泊、河道、水库、沟渠、河港将产生大量的淤泥,通常被作为固体废物堆放在外面的堆场,日积月累堆积如山,恶化、毒化自然环境;大量积累的淤泥,不仅将占用更多的土地,而且其中的有害成分如重金属;铜、铬、砷、汞、镉等,病原菌、寄生虫卵、有机污染物及臭气,严重危害生物繁衍后代和人们的身体健康;成为影响我国城乡环境卫生的一大公害;目前我国对淤泥的处理方法,主要是采用填埋方式进行处理,以减少对环境污染的压力;但是,淤泥的成分比较复杂,特别是重金属,若未经处理直接填埋,受雨水冲刷、淋滤将会污染土壤和地下水资源,并将产生新的二次污染,对环境造成危害;长期填埋需要占用大量的土地资源,如何妥善科学地对淤泥进行处理处置,使其达到减量化、稳定化、无害化和资源化;已成为环保领域的一项重要研究课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正是为了解决上述存在的问题而提供一种用淤泥、垃圾焚烧余渣、电石废渣、磷石膏和农作物秸秆为原料生产的淤泥烧结膨胀型超轻质陶粒,从而解决了淤泥、垃圾焚烧余渣、电石废渣、磷石膏和农作物秸秆对环境产生的污染,又解决了淤泥、垃圾焚烧余渣、电石废渣、磷石膏和农作物秸秆的资源化再生利用,变废为宝,化害为益,实现了固体废弃物的资源良性循环利用。
本发明还提供淤泥烧结膨胀型超轻质陶粒的制造方法。
本发明的目的是通过下列技术方案实現的;
一种用淤泥生产的烧结膨胀型超轻质陶粒,其特征在于它由下述重量配比的原料制成:
淤泥52~68份
垃圾焚烧余渣粉料25~38份
电石废渣粉料8~18份
磷石膏粉料5~12份
农作物秸秆粉料10~20份
木质素纤维0.03~0.06份
碳酸钠0.6~1.0份
硫酸铝0.3~0.8份
十二烷基苯磺酸钠0.4~0.8份
聚丙烯酰胺0.3~0.6份
二氧化锰0.02~0.06份
水13~22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清远绿由环保科技有限公司;李桓宇,未经清远绿由环保科技有限公司;李桓宇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10309469.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