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槽式萎调机在审
| 申请号: | 201510308756.7 | 申请日: | 2015-06-08 |
| 公开(公告)号: | CN104904884A | 公开(公告)日: | 2015-09-16 |
| 发明(设计)人: | 赵旭东;杨秀波;鄢明科 | 申请(专利权)人: | 贵州怡壶春生态茶业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A23F3/06 | 分类号: | A23F3/06 |
| 代理公司: | 北京路浩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002 | 代理人: | 谷庆红 |
| 地址: | 563000 贵州省*** | 国省代码: | 贵州;52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槽式萎调机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槽式萎调机,属于茶叶加工设备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萎凋是制红茶、青茶、白茶的第一道工序。鲜叶在通常的气候条件下,以水分蒸发为主,叶片由脆硬变得柔软。随着时间的延长,鲜叶水分散失到相当适度后,叶中所含酶类物质的活性增强,促使淀粉、蛋白质、不溶性原果胶等鲜叶成分发生分解、转化,生成葡萄糖、氨基酸、可浴性果胶等有利于成茶品质的有效物质,多酚类物质也程度不同地氧化。由于水分的丧失和内质的变化,叶片面积萎缩,叶质由硬变软,叶色鲜绿转变为暗绿,香味也相应的改变,鲜叶的青草气消退而产生清香,并有水果香或花香,成茶滋味醇而不苦涩。这个过程称为萎凋。萎凋需要适宜的温度、湿度、时间和空气流通等条件。萎凋的时间的长短也影响着茶叶的品质特征。若萎凋时间过短,氧化不够,很多化学物质的转化不充分,例如蛋白质、多糖等的水解是要经历一定的时间后才能完成,而多酚类含量高,苦涩味重。时间过长,主要生化成分消耗多,滋味淡薄,不利于品质的形成。
传统的萎凋方式大多是用萎凋槽来进行萎凋以人工控制的半机械化设备进行加温萎凋,具有结构简单、操作随意性,在时间控制上都是采用人工来掌握,有时温度低,萎凋时间过长为8—12小时。有时采用鼓风和加温萎凋,则萎凋时间缩短为6-8小时,特别是在晚上的时候采用人工来操作,对萎凋的品质影响比较大,一般茶青都是在下午或晚上进厂,晚上开始萎凋,在鼓风时都是用传统的方法打开电源开关或关闭电源开关,控制上不易操作,特别是遇到停电时,对茶青的品质影响大,存在人工操作在时间控制上的不准确性和随意性。同时也增加人工的劳动强度,费时费力。
发明内容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槽式萎调机,该槽式萎调机利用槽体的结构设置,在很大程度上保证了萎调的自动化,控制容易,而且结构简单,成本低,易于为市场所接受。
本发明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
本发明提供的一种槽式萎调机,包括槽体、金属网、风机、加热件;所述槽体为长方体形状,顶部安装有金属网;所述风机安装在槽体一端内侧,风机出风口正对槽体内部空间中心位置;所述加热件安装在风机出风口位置。
还包括中控模块和定时器,中控模块连接控制风机和加热件,定时器信号连接中控模块。
所述中控模块还连接有预设表,预设表中设定有多项至少包括时间、温度、风力三种控制信息的预设档,中控模块从预设表中读取其中一项预设档完成控制。
所述定时器和预设表还连接有人机交互模块。
所述中控模块还连接有湿度检测仪和温度检测仪,湿度检测仪和温度检测仪均安装在槽体的中部。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在于:①易于实现萎调的自动化,同时结构极为简单,制造成本低廉,易于为广大的规模较小的茶叶加工作坊接受,市场前景极佳;②自动化程度高,操作非常容易,极大的避免了人工操作在时间控制上的不准确和随意,同时也在很大程度上降低了人工的劳动强度和劳动时间。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中控制系统的连接示意图。
图中:11-槽体,12-金属网,21-风机,22-加热件,101-湿度检测仪,102-温度检测仪,201-中控模块,202-定时器,203-预设表,204-人机交互模块。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进一步描述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但要求保护的范围并不局限于所述。
如图1所示的一种槽式萎调机,包括槽体11、金属网12、风机21、加热件22;所述槽体11为长方体形状,顶部安装有金属网12;所述风机21安装在槽体11一端内侧,风机21出风口正对槽体11内部空间中心位置;所述加热件22安装在风机21出风口位置。
由此,通过风机21和加热件22的作用,向槽体11内输送热风,同时金属网12置于槽体11顶部避免茶叶飞出,从而以极为简单的结构保证了自动萎调的可行。
进一步的,如图2所示,还包括中控模块201和定时器202,中控模块201连接控制风机21和加热件22,定时器202信号连接中控模块201。由此设置,通过自动控时定时延时,控制萎调时间从30分钟至10小时不等,萎调时间到则自动断电停止萎调,从而以时间控制来保障自动萎调的实现。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贵州怡壶春生态茶业有限公司,未经贵州怡壶春生态茶业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10308756.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袋装葛根保健茶
- 下一篇:一种牡丹籽油调味香油及其制备方法





